利川氣浮機污水處理設備質優價廉
試試驗裝置占地面積2.5m×4.0m,核心設備尺寸(長×寬×高)=1200mm×1200mm×2200mm。設計規模:400L/h占地面積(m2)≤20總功率(kW)≤4.0
2.2 中試目的與工作計劃
中試試驗針對過氧化物混合稀釋水與過氧化物高濃度廢水進行研究。UV光催化濕式氧化系統利用廢水自身含有的過氧化物氧化降解廢水中的有機物為中心,通過考察廢水COD、TOC、過氧化物濃度的去除效果,確定工藝運行時間,驗證工藝的反
焦化,又稱煤干餾,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原煤高溫分解為粗苯、焦油、煤氣和焦炭。主要有三大環節:煤氣凈化、煤煉焦和產品回收精制。這個過程會產生大量的廢水,稱為焦化廢水.具有成分復雜、致癌性強和降解難度大等問題。
2、煤氣化廢水
在水質特征煤氣化工藝中。于造氣爐出口處采用循環水冷卻噴淋系統來將煤氣溫度降低,同時,將煤氣中所攜帶的沒有分解的氣化劑、焦油微溶于水或是溶于水的有機雜質進行冷凝.且洗滌掉煤氣中的灰分,從而變成大量煤制氣廢水。在凈化煤氣是所開展的除氨、脫硫、提取等環節亦會有小部分成分較為復雜的廢水產生。此外。采用工藝不同,實際所產生的污染物類型與數量亦有所差別。
二、煤化工廢水處理技術面臨的問題
1、處理工藝的局限性
國內的廢水處理工藝缺乏創新性.國產化的高效、低耗、節能環保的廢水處理技術仍未形成一套成熟、完整的技術體系,對進口工藝依賴性較大。
2、面臨的經濟問題
基于煤化工廢水的特殊性。對煤化工廢水處理要求較高,我國煤化工企業在對煤化工廢水處理過程中投入了較高的資金。煤化工廢水中主要包括含鹽廢水和有機廢水。其中含鹽廢水比有機廢水處理經濟成本高很多,從而加大了企業的經濟壓力。此外,由于技術受限,廢水處理后難以回收再利用,也使得成本加大。
3、煤化工廢水的有害物含量高
(1)細小纖維形態分析
取相當于400mg絕干漿樣的漿料,在8L水中稀釋,取大約800mL漿樣,利用MorfiCompact纖維形態分析儀分別對斜篩和氣浮池回收纖維的形態進行分析。
(2)細小纖維配抄瓦楞原紙
把廢瓦楞紙板箱面層撕成小碎片,用4L溫水浸泡,浸泡后倒入Valley打漿機中進行疏解,收集疏解后的漿料,并平衡水分備用。用廢瓦楞紙板漿料與斜篩回收的細小纖維分別以100:0,98:2,96:4,94:6,92:8,90:10的比例混合,疏解均勻后加入0.2%的CPAM作為助留助濾劑,利用實驗室紙樣抄片器抄制100g·m-2的瓦楞原紙。每種配比的紙樣抄制10張以備檢測。
(3)細小纖維配抄紙管原紙
取廢瓦楞箱紙板芯層撕成小碎片,用4L溫水浸泡,浸泡后倒入Valley打漿機中進行疏解,收集疏解后的漿料,并平衡水分備用。取廢瓦楞紙板芯層漿料與氣浮池回收的細小纖維分別以100:0,98:2,96:4,94:6,92:8,90:10的比例混合,疏解均勻后,加入0.2%的CPAM作為助留助濾劑,1.5%的陽離子淀粉溶液為增強劑,利用實驗室紙樣抄片器抄制145g·m-2的紙管原紙。每種配比的紙樣抄制10張以備檢測。
(4)物理強度檢測
按照國標方法測試各種紙樣的定量、厚度、環壓指數、耐破指數及抗張指數等各項物理指標。
煤化工廢水由于是產生在煤化工生產過程之中,因此,其中有機物、、重金屬含量較高,應用傳統技術和民用技術難于高效率處理。容易給煤化工生產和整個生態構成嚴重的化學危害并會在環境中形威大范圍的有毒、有害物污染,通過生態鏈條向上造成毒害物的積累,最終影響煤化工生產和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公共環境危機,給煤炭產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制約作用。
三、煤化工廢水處理技術優化
1、預處理技術
利川氣浮機污水處理設備質優價廉預處理是對煤化工廢水進行先期處理.除去煤化工廢水中影響后期凈化和處理的油脂、泥沙、有害物。做到對煤化工廢水先期的處理。預處理的優勢在于對煤化工廢水的初步分離和先期處理,這樣可以方便煤化工廢水得到工藝流程的保障。有效提高煤化工廢水的處理和凈化效果。常用的預處理技術有:隔油技術,通過隔油膜、循環裝置使煤化工廢水中含有的油脂做到有效收集;氣浮工藝,這是通過氣體注入改變煤化工廢水密度的方式對廢水進行先期處理,既能起到對煤化工廢水預曝氣的效果,同時也能夠做到對煤化工廢水中油脂的有效回收,形成煤化工廢水的綜合利用鏈條。
2、深度處理方法
煤化工廢水經過一系列前處理和生化處理后,廢水中的COD和氨氮的含量有了較大程度的降低,但由于存在難降解有機物使得出水仍然難以達標排放.因此在進行生化處理后,還要進一步對出水進行深度處理。目前應用較多的深度處理的方法主要包括混凝沉淀、吸附法、催化氧化法及固定化生物等處理技術。深度處理中的方法是混凝沉淀法,其原理主要是在煤化工廢水中加入混凝劑,混凝劑吸附廢水中的污染物并使其下沉,同時廢水中的懸浮物和沉淀物也會集聚在一起,從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完成固液分離的過程,利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廢水中懸浮的有機物和濁度。
3、生物處理工藝
應機理,對工藝運行條件進行優化,同時記錄處理過程中系統溫升確保中試在安全環境下運行,擬為后續的工程應用摸索出一個的運行參數。
分別對過氧化物混合稀釋水和過氧化物高濃度廢水進行中試試驗,試驗內容包括了確定運行時間、對比光催化濕式氧化和僅添加紫外光條件下處理效果、優化運行條件、考察運行期間總體溫升情況。并討論其處理后的可生化性。
2.3 檢測方法
本次中試水質檢測所用到的檢測方法:pH—玻璃電極法(GB/T6920-86);COD—密封催化消解法(HZ-HJ-SZ-0108);TOC—燃燒氧化非分散紅外吸收法;過氧化物濃度—碘量法;BOD5—稀釋與接種法(GB7488-87)。
3、試驗數據整理
3.1 運行時間確定試驗
采用30%NaOH對過氧化物混合稀釋廢水與過氧化物高濃度廢水兩股廢水進行pH調整,若廢水中的過氧化物不足1%時采用H2O2(70%)進行調整(超過1%不作調整)。考察運行時間對處理效果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