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生物反應器(MBR)是一種由膜分離單元與生物處理單元相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與傳統的生化處理技術相比,MBR具有以下主要 特點:處理效率高、出水水質好;設備緊湊、占地面積小;易實現自動控制、運行管理簡單。80年代以來,該技術愈來愈受到重視,成為水處理技術研究的一個熱 點。目前,膜生物反應器已應用于美國、德國、法國、日本和埃及等十多個國家,處理規模在6~13000 m3/d[1]。
(1)能高效地進行固液分離,將廢水中的懸浮物質、膠體物質、生物單元流失的微生物菌群與已凈化的水分開。分離工藝簡單,占地面積小,出水水質好,一般不須經三級處理即可回用。
(2)可使生物處理單元內生物量維持在高濃度,使容積負荷大大提高,同時膜分離的高效性,使處理單元水力停留時間大大的縮短,生物反應器的占地面積相應減少。
(3)由于可防止各種微生物菌群的流失,有利于生長速度緩慢的細菌(硝化細菌等)的生長,從而使系統中各種代謝過程順利進行。
(4)使一些大分子難降解有機物的停留時間變長,有利于它們的分解。
〔5〕膜處理技術與其它的過濾分離技術一樣,在長期的運轉過程中,膜作為一種過濾介質堵塞,膜的通過水量運轉時間而逐漸下降有效的反沖洗和化學清洗可減緩膜通量的下降,維持MBR系統的有效使用壽命。
(6)MBR技術應用在城市污水處理中,由于其工藝簡單,操作方便,可以實現全自動運行管理。

1.滿足衛生要求。其指標主要有大腸菌群數、細菌總數、余氯量、懸浮韌、BOD5等。
2.滿足人們感觀要求,即無不快的感覺。其衡量指標主要有濁度、色度、臭味等。
3.滿足設備構造方面的要求,即水質不易引起設備、管道的嚴重腐蝕和結垢。 其衡量指標有pH值、硬度、蒸發殘渣、溶解性物質等。
近年來,我國對中水研究越來越深入,為保證中水作為生活雜用水的安全可靠和合理利用,于一九人九年正式頒布了(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CJ25*t一89)。
1. 細格柵:自己制作為細網狀或直接向廠家定做
2. 調節池一般設計為1.5-2.0h的水力停留時間,并向其內曝氣(為了減輕調節池發生厭氧反應而產生的異味),一般采用水下曝氣機。池底設有放空管,池頂設有溢流孔。
3. 沉淀池一般設計為0.5-0.8h的水力停留時間,池子以斗形為宜,池底設有放空管或設量較小的排污泵亦可,池頂設有溢流孔,調節池與沉淀池的污水經過地下排污溝排到排污池經排污泵排入市政管網。
4. 毛發過濾器,以小孔徑的毛發過濾器為宜,截留原水中的毛發等大的顆粒物,為保護后續膜設備而設,其自設反洗管管路,可設計為每天反洗一次,每次10分鐘。
5. 加壓泵為一備一用而設(本工藝采用流量為16m3/h,揚程80m,功率5.5Kw,南方泵業CDL16-100)為后續系統增壓而設 6. 消毒設備(本工藝消毒設備,其主要作用是去除原水中的有害微生物、細菌等對人體有害菌)可采用臭氧強氧化劑。
7. 膜處理系統,主要采用中空纖維膜(本工藝中采用8根Φ200的中空纖維膜,其進水流量維持在12 m3/h,出水維持在10 m3/h左右,本系統原設計為每天反洗一次,但實際運行2個月后,效果不理想,改為每小時反洗10分鐘,保護中空纖維膜),以后設計在前期設計的水要經過十分精細的過濾,這樣不會使膜堵塞,保持系統的正常運行。其運行壓力為0.1-0.3MPa。
8. 活性炭吸附,由膜出來的水經過活性炭吸附,去臭、去味還可吸附水中的膠體物質(如果活性炭吸附系統前置在膜系統之前則1公斤活性炭處理水量8-12噸,活 性炭的壽命會很短,很快更換活性炭,而其后置則為前置的20倍左右,提高活性炭的使用壽命,活性炭后置脫氯1公斤活性炭處理水量30噸左右,做直飲水時亦 如此)本工藝活性炭罐設計為每天反洗一次,每次10分鐘,罐體設計為Φ1600,有效高度為2000,凈高2800,實際裝填量為75%。
9. 中水回用池設計為3小時的水力停留時間,在中水回用池底設有放空管,頂部設有溢流孔,中水回用池上部設有自來水補給管道。
10. 提升泵,本工藝供給4座辦公樓沖廁用水,有高層和低層,故選用南方泵業型號為CDL4-60與CDL4-140(立式泵)并選用CDL4-140一臺做為前面的幾個系統的反洗泵。
電器控制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