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鋼廢氣塔噴淋塔:
噴淋塔是一種廢氣處理設備,在工業廢氣處理常常能用到這樣的廢氣凈化設備。洗滌塔是一種新型的氣體凈化處理設備,英文名Scrubber,顧名思義,是用來處理廢氣中的有害成分,清潔廢氣用的設備又名噴淋塔、水洗塔。廢氣由風管引入凈化塔,經過填料層,廢氣與噴淋吸收液進行氣液兩相充分接觸發生吸收中和反應,酸霧廢氣經過凈化后,在經除霧板脫水除霧后由風機排入大氣。吸收液在塔底經水泵增壓后通過設置與塔內部的噴淋管道和噴淋頭,從塔上部噴淋而下回流至塔底循環使用。凈化后的廢氣通過塔頂出口管道達到地方排放標準的要求,達到排放。噴淋塔通常處理酸霧廢氣比較多,因而又稱之為酸霧廢氣塔。但湛流環保的噴淋塔除了可以處理酸霧廢氣還可以處理其他廢氣,如H2S、SOx、NOX、HCI、NH3、CI2、氨氣(NH3)硫、VOC有機廢氣、生活垃圾廢氣、垃圾燃燒廢氣或者粉塵。
設計遵循
1、當廢氣含油含塵則在噴淋塔設計時要考慮是否添加過濾填料或者噴嘴型號。選擇不合適的噴嘴容易造成噴淋塔水系統堵塞的狀況。
2選擇合適的噴淋介質。
3、設計合理的氣流通道,及供水方式。4、噴淋塔噴淋后的污水排放及清理問題。
5、合適的氣液比,通過氣液比選擇合適的水泵。
6、空塔流速一般設計1-6米/秒。但在有介質噴淋有填料的情況下,可根據廢氣顆粒物的大小具體情況理選擇過濾風速。
7、噴淋塔材質的選擇一般有碳鋼防腐、304、316L、2205、c276、PP、玻璃鋼(FRP)等。
噴淋塔的工作原理及特點
噴淋塔是一種廢氣處理設備,在工業廢氣處理常常能用到這樣的廢氣凈化設備。通常處理酸霧廢氣比較多,因而又稱之為酸霧廢氣塔。但我們的噴淋塔除了可以處理酸霧廢氣還可以處理其他廢氣、VOC有機廢氣、生活垃圾廢氣、垃圾燃燒廢氣或者粉塵。
噴淋塔結構
常規噴淋塔結構概括為:一層除霧、兩層噴淋、三層填料、四個視窗、五個活接球閥。
除霧層:一般用格柵板隔開,上面置放填料,填料層高度可達500mm。為了提高除霧效能,我司生產的噴淋塔可加裝板式除霧器。
噴淋層:噴淋層是由噴淋管和噴嘴組成,根據噴淋塔直徑大小,設置噴淋管和噴嘴的密度不同。使用噴嘴,噴霧均勻且流量大不易堵塞。
填料層:填料層是在除霧層和噴淋層之上,置放填料。主要填料有多面空心球、拉西環。噴淋塔內填料層作為氣液兩相間接觸構件的傳質設備。填料塔底部裝有填料支承板,填料以亂堆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填料的上方安裝填料壓板,以防被上升氣流吹動。噴淋塔噴淋液從塔頂經液體分布器噴淋到填料上,并沿填料表面流下。
視窗:又稱檢測口,通常成型的視窗有φ500mm和φ400mm兩種規格。視窗主要作用是觀測噴淋塔運行情況以及更換填料、檢修噴嘴。
活接球閥:主要是控制循環水的開關。
除此之外,循環水箱也是噴淋塔重要組成部分,水箱可以靈活設置,與噴淋塔塔體連接或者不連接。
玻璃鋼廢氣塔噴淋塔:
以處理酸霧廢氣為例,簡單介紹噴淋塔的工作原理以及特點和結構。
酸霧廢氣由風管引入凈化塔,經過填料層,廢氣吸收液進行氣液兩相充分接觸吸收中和反應,酸霧廢氣經過凈化后,再經除霧板脫水除霧后由風機排入大氣。吸收液在塔底經水泵增壓后在塔頂噴淋而下,回流至塔底循環使用。凈化后的酸霧廢氣達到排放標準的排放要求,低于國家排放標準。
噴淋塔特點
1、除塵脫硫,采用堿性洗滌水時,脫硫效率可達百分之85。
2、設備占地少,安裝方便。
3、耗水、耗電指標較低。
4、耐腐蝕、不磨損,使用壽命長。
5、設備運行可靠,維護簡單、方便。
玻璃鋼噴淋塔的噴淋層及噴嘴??
吸收塔內部噴淋系統是由分配母管和噴嘴組成的網狀系統。每臺吸收塔再循環泵均對應一個噴淋層,噴淋層上安裝空心錐噴嘴,其作用是將石灰石/石膏漿液霧化。漿液由吸收塔再循環泵輸送到噴嘴,噴入煙氣中。噴淋系統能使漿液在吸收塔內均勻分布,流經每個噴淋層的流量相等。一個噴淋層由帶連接支管的母管制漿液分布管道和噴嘴組成,噴淋組件及噴嘴的布置成均勻覆蓋吸收塔的橫截面,并達到要求的噴淋漿液覆蓋率,使吸收漿液與煙氣充分接觸,從而保證在適當的液/氣比(L/G)下可靠地實現96.8%的脫硫效率,且在吸收塔的內表面不產生結垢。每層噴嘴數量為160個,噴嘴入口壓力103.4Pa。??噴嘴系統管道采用FRP玻璃鋼。噴嘴采用碳化硅(SiC),是一種脆性材料,但特別耐磨,光滑,且抗化學腐蝕性,可以長期運行而無腐蝕、無磨損、無石膏結垢及堵塞等問題。
噴淋塔作為環保廢氣處理的一種處理設備而存在,根據工作原理分為循環水噴淋塔,堿液噴淋塔,酸液噴淋塔(別名:酸洗塔)。根據塔體材質分為玻璃鋼噴淋塔、pp噴淋塔、不銹鋼噴淋塔。根據廢氣性質不一樣選擇合理的噴淋材質和噴淋工藝。其工作原理是:含塵廢氣或者含油廢氣通過噴淋塔體時,塔體內部合適位置(根據設計而定)噴出液態介質,有的為堿液,有的為硫酸溶液。當廢氣從塔體底部進入時就與噴淋塔噴出的噴淋介質接觸,接觸后廢氣或者油污被水珠包裹,包裹污染物的水珠再次碰撞表面積增大且重力增大。重力增大的情況下包裹污染物的水滴則在重力影響下落入噴淋塔底部,較重的污染物沉入塔體底部,較輕的污染物則浮于循環水體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