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水質監測系統監測方法:
一、傳統理化監測
在地表水水質監測中,由于監測儀器比較簡單,因此,物理監測指標數據往往比較容易獲得。常用的物理指標監測儀器有測定水濁度的濁度儀,測定色度所用的濾光光度計,測定電導率用電導率儀等,還有多功能的水質監測儀實現了同時測定多項物理指標的效果。
二、生物監測
生物監測是水環境污染監測方法之一,它是利用生物個體、種群或群落對環境污染變化所產生的反應闡明環境的污染狀況,具有敏感性、富集性、長期性和綜合性等特點。在實際監測中已經應用的生物監測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指數法、種類多樣性指數法、微型生物群落監測方法、生物毒性試驗、生物殘毒測定、生態理毒學方法等,涉及的水生生物涵蓋單細胞藻類、原生生物、底棲生物、魚類和兩棲類。
三、遙感監測技術
內陸水體水質遙感監測是基于經驗、統計分析或水質參數的光譜特性、選擇遙感波段數據與地面實測水質參數數據進行數學分析,建立水質參數反演算法實現的。
污染源水質監測系統在充分考慮環保部門對環境監測和集中管理的應用需求后,利用物聯網技術、數據通信技術、地理信息技術,建立了信息化的環保管理和監測體系、視頻處理技術等,可快速響應和處理突發事件,有效預防污染事件,降低和控制事故風險。系統可實現企業廢水、城市污水自動采樣、流量在線監測和主要污染因子在線監測;實時掌握企業和城鎮污水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總量,實現監測數據自動傳輸;監測點通過遠程通訊自動采集、處理、保存和傳輸水質參數,監測中心站計算機控制中心進行數據采集、整理和綜合分析;監測信息傳送給,由對企業進行監督管理。
與傳統監測模式相比,系統實現了出水量和理化參數數據的自動提取和隨機提取,污水處理設備運行異常情況下的自動提取和監測,報警,污水主要理化指標的自動報警。超標排放,自動收取排污費,自動生成數據統計。同時,系統運行成本低,易于擴展和數據接口。通過配置或更改不同的傳感器,該系統也適用于大氣和噪聲監測。與有線調制解調器和無線數傳電臺相比,該系統在技術上更具進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