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污水處理凈化設備
一、生活污水來源
人類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污水,是水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主要是糞便和洗滌污水。城市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為100—200L,其量與生活水平有密切關系。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機物,如纖維素、淀粉、糖類和脂肪蛋白質等;也常含原菌、病毒和寄生蟲卵;無機鹽類的氯化物、硫酸鹽、磷酸鹽、碳酸氫鹽和鈉、鉀、鈣、鎂等。總的特點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在厭氧細菌作用下,易生惡臭物質。
二、處理工藝流程
凈化槽生物接觸氧化處理技術的實質之一是在池內充填填料,已經充氧的污水浸沒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經填料。在填料上布滿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廣泛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凈化,因此,生物接觸氧化處理技術,又稱為“淹沒式生物濾池”。
凈化槽生物接觸氧化處理技術的另一項技術實質是采用與曝氣池相同的曝氣方法,向微生物提供其所需要的氧,并起到攪拌與混合作用,這樣,這種技術又相當于在曝氣池內充填供微生物棲息的填料,因此,又稱為“接觸曝氣法”。
凈化槽綜上所述,生物接觸氧化是一種介于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兩者之間的生物處理技術。也可以說是具有活性污泥法特點的生物膜法,兼具兩者的優點,因此,深受污水處理工程領域人們的重視。
小型污水處理凈化設備
三、技術趨向
隨著高濃度有機廢水的處理技術的開發,高濃度有機廢水污染的控制將會取得較好的效果。目前正在研究的綠色化學與技術的中心問題是使化學反應、工藝及其產物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
①采用無毒、無害的原料;
②在無毒、無害的反應條件(溶劑、催化劑等)下進行;
發酵:微生物將有機物氧化釋放的電子直接交給底物本身未氧化某種中間產物,同時釋放能量并產生不同的代謝產物。
呼吸: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過程中,將釋放的電子交給輔酶Ⅱ、FAD或FMN等電子載體再經電子傳遞系統傳給外源電子受體,從而生成水或其他還原型產物并釋放能量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