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診所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支持貼牌訂制,一件代發,廠家聯系電話:
傳染病房醫療廢水經預處理消毒處理和非傳染病房醫療廢水混合進入污水處理站,醫療廢水經處理后污染物濃度為COD 90mgL,BOD 48mg/L,氨氨15mg/L,SS 24mg/L,糞大腸菌群1600個/L,污染物年排放量為COD9.05t/a,BOD 4.83t/a,氨氮1.51t/a,SS 2.41t/a。通過醫院的污水處理站處理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 )的表2預處理標準的要求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最終排入污水處理廠。對區域內水環境影響甚微。
因此醫院采用此處理工藝出水可達標排放。
(2)進入醫院污水處理站廢水預處理工藝及要求
①傳染病房廢水
首先要防止傳染病病菌的排放和對環境的污染,受傳染病原菌污染的污水應與其他污水分開,根據《醫院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12029--2013) 中要求傳染病房廢水應進行預消毒處理,鄉鎮衛生院應在傳染樓地下室建設預消毒池,預消毒池采用消毒工藝為臭氧消毒,消毒時間不小于30min。工藝流程圖見圖。
預消毒處理工藝流程圖
②特殊廢水
特殊廢水主要為診療、化驗過程產生的含氰、含汞、酸性廢水,鄉鎮衛生院運營期不產生含重金屬離子的廢水和含有放射性廢水。由于診療、化驗過程中使用的藥劑較少,特殊廢水產生量較少,因此,鄉鎮衛生院不再新建特殊廢水處理站,產生的特殊廢水由各科室收集至收集桶內,根據廢水性質不同采用不同處理方式自行處理,處理后的污水進入醫院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
(a)酸性廢水
該院化驗及制作化學清洗劑產生的物質使廢水的pH發生變化,對這類廢水經常使用中和處理,用氫氧化鈉、石灰石作為中和劑,控制pH在6~9即可排放。
(b)含氰廢水
在血液、血清、細菌和化學檢查分析中常使用、等含氰化合物,由此產生含氰廢水。含氰廢水因其劇毒,須單獨收集處理。建議采用化學氧化法處理,反應式如下:
NaCN十NaOH十Cl2=NaCNO十2NaCI十H2O (快)
2NaCNO十4NaOH十3C12= 2CO2十N2十6NaCl十2H2O (慢)
(c)含汞廢水
在分析檢測和診斷中常使用汞、氧化高汞等劇毒物質,口腔科為了制作汞合金,汞的用量也比較多,這些都是含求廢水的來源,金屬汞主要來自各種口腔門診和記測儀器儀表中使用的汞,如、溫度計、血液氣體測定裝置、自動血球計算器等,當盛有汞的玻璃管、溫度計被打破或操作不當時都會造成汞的流失。
汞的環境危害極大,建議將含汞廢水沉淀后,調pH至5,加入硫氫化鈉,使pH為8~9,再加入硫酸鋁溶液進行混凝沉淀,其出水的汞濃度可降至0.05mg/L。
(d)洗相廢水
由于現在醫院采用的都是打印機打印,所以不產生洗相廢水。
③餐飲廢水
鄉鎮衛生院餐飲廢水主要有醫院食堂產生,污水中含有動植物油,不能直接進入醫院污水處理站,需通過隔油池進行預處理,對餐飲廢水中的動植物油進行分離,鄉鎮衛生院隔油池采用平行板式隔油池,隔油池處理效率為70%.經處理后餐飲廢水直接通過市政污水管網最終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
(4)污水處理工藝
鄉鎮衛生院污水處理站采用二級生化+消毒的處理工藝,主要工藝設施如下:
1)調節池
調節池有效容積30m,污水停留時間約為8小時。由于各時間段的污水水量,水質不均勻,因此必須進行水量調節,污水自流進入調節池,由于污水中含有一定的污泥等懸浮固體,這些懸浮固體進入調節池,會在調節池中沉淀下來,清理十分不方便,為了減少微小懸浮物在調節池內沉淀,在調節池內設置預曝氣攪拌系統裝置,使污水翻騰、充氧,既降減水中部分有機物,又可防止調節池產生腐臭、異味,有利于后續設施的處理。采用液位控制器自動控制潛水泵,將污水泵入水解酸化池。潛污泵必須設置兩臺,一用一備,水泵根據液位工作、關停,警成液位兩臺同時工作;自動化控部分設置機泵過熱聲光報警裝置及報警后電源自動閉合系統。
2)初沉池
初沉池有效容積40m,污水停留時間約為1小時。處理工藝中在此設一個預沉區,主要用于沉降污水中夾帶的少量顆粒狀砂石、重金屬及其它不可生化物質,以減輕后續設施負荷,延長水泵葉輪使用壽命,保證機泵的正常運轉。
3)生化反應池
設計有效容積60m,污水停留時間為4小時。該處理池共分4級,由兩臺低噪音回轉式鼓風機按設定時序向生化反應池中曝氣供氧,空氣由底部向上.池內安裝有曝氣裝置、填料及進出水系統,填料為立體彈性填料,由于設置污泥回流,使該池康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相結合的有機污水處理工藝。
設備工藝
根據《醫療機構水污染排放標準》 (GB18466-2005)中的規定:縣級及縣級以上或20張床位以及上的綜合醫療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污水排放執行表2規定,排入終端已建有正常運行城鎮二級污水廠的下水道的污水,排放執行預處理標準。根據《醫院污水處理工程規范》(HJ2029-2013) 中6.1.3條規定,鄉鎮衛生院含有傳染病房,傳染病房污水最終也進入污水處理站,因此鄉鎮衛生院污水處理站擬采用地埋式,采用二級生化+消毒處理工藝。
污水處理站工藝采用二級生化+消毒,污水處理站對COD的去除效率取70%,對BOD的去除效率取60%,對SS的去除效率為80%,對氨氨的去處效率取50%。經處理后的污水應達到國家衛生檢疫污水排放標準和《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 2005)“綜合醫療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中的預處理標準。
傳染病診所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