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集中隔離點廢水處理系統2022已更新
支持貼牌訂制,一件代發,廠家聯系電話:
山東恒沃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根據《傳染病醫院建筑設計規范》GB50849二級生化處理的有關規定,污水處理應采用強化消毒處理工藝。特別是污水處理從預消毒池至二級消毒池的水力停留總時間不應小于48小時,這對于設備有著更高的處理要求。
1、隔離醫院污水處理設備的特點
方艙醫院作為感染患者的臨時性集中收治點,其污水處理設施與普通應急污水處理設置有所不同,在設施設計方面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A.安全性要求更高
方艙醫院排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具有空間污染、急性傳播和潛伏性傳染的危險,若不能妥善處理,可能會導致環境的污染,引起病毒的擴散、變異甚至引起疫情的迅速傳播,因此處理設施需對污染物,尤其是致病污染物具有較好的處理效果。
B.抗沖擊能力強
方艙醫院污水主要來自病人洗漱、洗浴、大小便等,排放時間相對集中,因此水量水質的時變化較大,需要處理設施具有較強的抗沖擊能力。
C.全密閉處理
整個處理過程中污水、污泥、廢氣均應密閉妥善處理,避免暴露,造成污染。
2、方艙醫院出水標準與流程
醫療廢水來源主要是醫院洗漱、洗浴等生活廢水,不包含放射、化驗等特種廢水,結合參考相關規范及相似案例確定其進水水質標準可按情況分兩種。
A類:普通醫療工程出水水質應執行《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466-2005)中表1的標準。
工藝流程:
1.預處理:廢水的預處理是整個系統能否有效運行的關鍵。廢水中含有大量易腐化的有機物,必須在進入處理系統前加以攔截,以防止懸浮固體有機質腐化成為溶解性有機質,導致廢水CODCr、BOD5濃度升高。常用的預處理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調節、隔油、等。考慮到本工程的水量及水質特點,預處理工藝采用格柵、綜合調節相結合的工藝。
2.水解酸化工藝在高濃度有機廢水的處理中是應用較多的形式,是通過控制水力停留時間及水中溶解氧的濃度,將生物的厭氧過程控制在水解及酸化階段,不要求進入產乙酸和產甲烷階段,從而縮短了反應的進程和時間。其主要的優勢在于能夠去除較多的有機物、降解分子量大和碳鏈較長的物質、提高進水的可生化性,同時由于其不進入產甲烷階段,對環境條件的要求較低,能夠抵抗一定的水質和水量的沖擊負荷,同時水解酸化反應在厭氧和缺氧條件下都能夠發生,對反應池的結構形式要求較低。水解酸化是將厭氧過程控制在水解和酸化階段即可,因此水解酸化反應池的停留時間短,反應池內的優勢菌群為水解酸化菌,少數為乙酸菌和產甲烷菌。另外,水解酸化工藝不進入產甲烷階段,產生的少量氣體可直接排入大氣中,不會對人體和周圍環境產生較大的影響。
3.生化處理:接觸氧化法是一種好氧生物膜法工藝,微生物以生物膜形式及懸浮態生長于水中,因此它兼具活性污泥及生物濾池二者的特點。池內設置立體彈性填料和曝氣管路系統,并于曝氣管路系統上安裝微孔曝氣器。彈性填料由拉毛的PP材質的絲條和絞繩制成,呈圓形毛刷狀,比表面積大,能附著大量的微生物膜。該填料掛膜快,脫膜容易,運行時絲條對空氣泡能起到的切割作用,使大氣泡切割成小氣泡,可增加氣液接觸面積,促進氧的傳遞,從而提高處理效果。該工藝負荷高、停留時間短、掛膜快、運行穩定,比較適合小規模企業中小型污水處理站的建設,倍受環保公司及用戶青睞。
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建設標準;
1. 醫院污水處理構筑物的位置宜設在醫院建筑物當地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向。
2. 醫院污水處理設施應與病房、居民區等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離,并應設綠化防護帶或隔離帶。
3. 污水處理站周圍應設圍墻或封閉設施,其高度不宜小于2.5m。
4. 污水處理站應留有擴建的可能;方便施工、運行和維護。
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執行標準;
1、本設計嚴格執行國家現行的環保技術標準、規范,遵守國家和地方環保的有關法律、法規,廢水經治理后,確保各項水質指標均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466-2005)標準的要求;
2、選用合理、可靠的處理工藝,在確保處理排放達標的前提下,做到操作簡單、管理方便、占地少、投資省、運行費用低, 有較好的技術經濟指標。
3、本工程系環境工程,尤其要注意環境保護,避免和減少二次污染,要求改善勞動衛生條件,貫徹安全生產和清潔文明生產的方針。
4、為了提高污水處理站管理水平,設計采用的自動化程度較高,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低。
5、合理選用優質配件,降低能耗,提高工作效率和試用壽命,降低成本。
6、在工藝設計時,有較大的靈活性,可調性,以試用水量、水質的周期變化,提高系統的靈活性和可變性。
7、采用污泥前置回流消解工藝,以降低污泥產生量。
醫院集中隔離點廢水處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