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廢水處理設備生產廠家
格柵
在污水處理或水泵前宜設置格柵,格柵井與調節池可采用合建的。
(*)傳染病的格柵應選用自動機械格柵;在普通宜選用自動機械格柵(小規模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手動格柵)。
(2)格柵井應密閉,設置通風罩,收集廢氣以進行集中處理;
(3)柵渣與污水處理產生污泥等一同集中,外運焚燒。可采用巴氏蒸汽或投加石灰等。
(4)設計應遵循《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 *4-87(*997)等有關規定。
4、調節池
(*) 污水處理應設調節池。連續運行時,其有效容積按日處理水量的30~40%計算。間歇運行時,其有效容積按工藝運行周期計算。
(2) 調節池宜分二組,每組按50%的水量計算。
(3) 調節池應采用封閉結構,設排風口,防沉淀措施宜采用水下攪拌。
(4) 調節池產生污泥定期清淘,與污水處理產生污泥一同處理。
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
加強一級處理效果宜通過兩種途徑實現:對現有一級處理工藝進行改造以加強去除效果和采用一級強化處理技術。 彈性填料使用壽命長、充氧性能好、啟動掛膜快、脫膜*新*、運行簡單、耐腐蝕、不堵塞、不結團。
醫療廢水處理設備生產廠家
藝特點
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強化處理可以提高處理效果,可將攜帶病毒、病菌的顆粒物去除,提高后續深化消毒的效果并降低消毒劑的用量。其中對現有一級處理工藝進行改造可充分利用現有設施,減少投資費用。
3.2.3 適用范圍
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強化處理適用于處理出水終進入二級處理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綜合醫院。
3.3 二級處理工藝
3.3.* 工藝流程說明
二級處理工藝流程為“調節池→生物氧化→接觸消毒”。醫院污水通過化糞池進入調節池。調節池前部設置自動格柵。調節池內設提升水泵,污水經提升后進入好氧池進行生物處理,好氧池出水進入接觸池消毒,出水達標排放。
調節池、生化處理池、接觸池的污泥及柵渣等污水處理站內產生的垃圾集中消毒外運焚燒。消毒可采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
醫院污水處理原則:
1)全過程控制原則。對醫院污水產生、處理、排放的全過程進行控制。
2)減量化原則。嚴格醫院內部衛生安全管理體系,在污水和污物發生源處進行嚴格控制和分離,醫院內生活污水與病區污水分別收集,即源頭控制、清污分流。嚴禁將醫院的污水和污物隨意棄置排入下水道。
3)就地處理原則。為防止醫院污水輸送過程中的污染與危害,在醫院必須就地處理。
4)分類指導原則。根據醫院性質、規模、污水排放去向和地區差異對醫院污水處理進行分類指導。
5)達標與風險控制相結合原則。全面考慮綜合性醫院和傳染病醫院污水達標排放的基本要求,同時加強風險控制意識,從工藝技術、工程建設和監督管理等方面提高應對突發性事件的能力。
6)生態安全原則。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質,減少處理過程中消毒副產物產生和控制出水中過高余氯,保護生態環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