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動力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
一、微動力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簡介
生活污水處理工藝較多,目前國內主要采用:人工生物凈化、自然生物凈化、人工生物凈化與自然生物凈化三大處理技術。隨著污水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水解一好氧處理技術、管道處理工藝、生物膜自然凈化工藝、深井曝氣等一些新技術以低能耗、低投資,管理簡單而受青睞。作者就上述技術進行了綜述,并提出因地制宜地研究開發和利用高效節能污水處理工藝是今后發展的方向
二、微動力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工藝特點:
1)整體工藝均為水力自流,無機械設備,維護成本低,無停水維修機械的風險,可長周期穩定達標運行;
2)高效絮核裝置中裝填填料,應對生物絮凝體少且輕的狀態,可增強絮凝物之間的碰撞幾率,形成密度較大的晶核,為后續絮凝打下基礎,無需使用污泥回流提升前端的絮凝物濃度;
3)篩板絮凝池中設置了垂直放置的篩板裝置,避免了污泥堵塞問題,并且篩板裝置開孔孔徑合理,可提供更大的水力紊動,使絮凝物凝聚更為密實;
4)水平管高效沉淀池采用哈真“淺池理論”設計,在沉淀區中將豎直的過水斷面分割成沉降距離相等的沉淀管和滑泥斜道,細分了沉淀和排泥功能,縮短了沉淀所需時間,沉淀效率高,在實際的案例中,可根據水質情況超越濾池直接排放;
三、微動力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污水處理過程
(1)將生活廢水匯集于收集池中初沉;
(2)將收集池中的廢水定時格柵處理,除去大塊雜物后引入調節池內,通過調節試劑將廢水pH控制在5.5~7.5;
(3)將調節池內的廢水通入所述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的缺氧處理箱中,進行厭氧處理,去除80~85%的氨氮污染物,產生的污泥從排污管排至化糞池;
(4)經厭氧處理后的廢水,進入膜反應箱中,由膜組件進行過濾處理,其產水由集水管進入輸水管路中,產生的污泥由排污管排至化糞池,且定時通過曝氣管在膜反應箱內曝氣,提高過濾效果并對膜表面產生清洗作用,廢水在所述膜反應箱內的COD去除率為80~90%,產水水質指標達到COD為50~100mg/L,氨氮為8~15mg/L,TN為0.3~0.5mg/L,pH為6~9,SS為20~70mg/L;
(5)膜組件的產生通過輸水管路送入清水收集罐,并在進入清水收集罐前通過UV消毒器進行消毒;
(6)清水收集罐內的清水直接外排或作為灌溉水或景觀水;
(7)清水收集罐通過反洗管定期對膜反應箱清洗;
(8)化糞池定期清理,污泥固化外運填埋。
COD,化學需氧量;TN,totalnitrogen,總氮;SS,固體懸浮物;UV,紫外線;PVDF,聚偏氟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