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卻水處理要解決的問題是冷卻水系統中的沉積物,沉積物有哪些怎么控制,沛德水處理告訴你。沛德全程水處理器
沉積物的分類:循環冷卻水系統在運行的過程中,會有各種物質沉積在換熱器的傳熱管表面。這些物質統稱為沉積物。它們主要是由水垢、淤泥、腐蝕產物和生物沉積物構成。通常,人們把淤泥、腐蝕產物和生物沉積物三者統稱為污垢。
水垢天然水中溶解有各種鹽類,如重碳酸鹽、硫酸鹽、氯化物、硅酸鹽等。其中以溶解的重碳酸鹽如Ca(HCO3)?、Mg(HCO3),容易分解生成碳酸鹽。因此,如果使用含重碳酸鹽較多的水作為冷卻水,當它通過換熱器傳熱表面時,會受熱分解冷卻水通過冷卻塔相當于一個曝氣過程,溶解在水中的CO2會逸出,因此,水的pH值會升高。當水中溶有氯化鈣時,還會產生下列置換反應,如水中溶有適量的磷酸鹽時,磷酸根將與鈣離子生成磷酸鈣,上述一系列反應中生成的碳酸鈣和磷酸鈣均屬微溶性鹽,它們的溶解度比氯化鈣和重碳酸鈣要小得多。在 20℃時,氧化鈣的溶解度是 37 700mgL;在0℃時,重碳酸鈣的溶解度是2630mg/L;而碳酸鈣的溶解度只有 20mg/L,磷酸鈣的溶解度就更小,是0.1mg/L。此外,碳酸鈣和磷酸鈣的溶解度與一般的鹽類不同,它們不是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升高,而是隨著溫度的升高面減低。因此,在換熱器的傳熱表面上,這些微溶性鹽很容易達到過飽和狀態而從水中結品析出。當水流速度比較小或傳熱面比較粗糙時,這些結晶沉積物就容易沉積在傳熱表面上。
此外,水中溶解的硫酸鈣、硅酸鈣、硅酸鎂等,當其陰、陽離子濃度的乘積超過其本身溶度積時,也會生成沉淀沉積在傳熱表面上。
這類沉積物通常稱為水垢。因為這些水垢都是由無機鹽組成,故又稱為無機垢;由于這些水垢結晶致密,比較堅硬,故又稱為硬垢。它們通常牢固地附著在換熱表面上,不易被水沖洗掉。
大多數情況下,換熱器傳熱表面上形成的水垢是以碳酸鈣為主的。這是因為硫酸鈣的溶解度遠遠大于碳酸鈣。例如在0℃時,硫酸鈣的溶解度是1800mg/L,比碳酸鈣約大90倍。所以碳酸鈣比硫酸鈣更易析出。同時天然水中溶解的磷酸鹽較少,因此,除非向水中投加量的磷酸鹽,否則磷酸鈣水垢將較少出現。
這個時候就需要沛德全程水處理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