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離子-生物法復合廢氣凈化裝置
產品簡介:
廣東省“十二五”規劃中,惡臭和VOC是廢氣處理中的重點,目前常用的有水洗法、活性炭吸收法均不能滿足排放管理和用戶的需求,存在不達標、不穩定、偷排、管理難和運行管理麻煩和成本高等問題。從環保管理和用戶需求(環保要求穩定達標排放、不擾民,用戶要求性價比高、使用方便和低成本運行)出發,尋求更加有效、穩定、性價比高和經濟的新工藝、設備治理有機廢氣和惡臭成為目前的期待。實踐證明單一的工藝處理廢氣并要求超低濃度排放是乏力的。因此把不同的工藝、技術進行有機的結合,利用各種工藝自身的優點去補缺另一種工藝和缺點,使之結合成為完善的工藝技術,達到高標準排放的新技術、新裝置,滿足環保治理的要求,等離子體與生物法的組合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這種組合顯示了各自工藝的優點,同時避免互補了各自的缺點,使新設備適應和處理多種復雜的廢氣,而工藝更簡單、設備更高效和使用更方便、運行費用更低。
1、設計特點
(1)在達到相同的凈化效率和處理相同風量的情況下,等離子體-生物法復合技術與等離子技術相比,惡臭污染物的凈化效率提高至90%,能耗及運行費用成本降低30%;與生物脫臭技術相比,生物滴濾裝置體積減少50%。
(2)惡臭廢氣中的含苯含烷烴類污染物如苯、甲苯、二甲苯、含重金屬顆粒、VOC等經采用等離子體-生物技術凈化處理后,各相關污染物濃度應低于相應的國家及廣東省的排放標準,使惡臭廢氣得以達標排放,減少居民的投訴。
(3)針對垃圾停放車間的惡臭廢氣,建立相應的惡臭廢氣凈化專用基礎菌種庫中,經常保有4~6種活菌種,以備實驗或批量生產使用。
2、設備特點
(1)結構簡單,廢氣凈化器本身無運動部件,不需要特殊的附屬設備,占地面積、制造和安裝的投資都較少。
(2)操作、維護簡單,壓力損失中等,動力消耗不大,使用壽命長,造價低,運轉、維護費用較低。
(3)操作彈性較大,性能穩定,不受廢氣有害成分的濃度、風量、和溫度限制。
(4)設備型式緊湊,單位體積內過濾面積高,鋼耗比低。
技術原理:
等離子體-生物法處理有機廢氣技術采用等離子體技術與投加高效生物菌劑生物處理相結合工藝處理有機廢氣,利用等離子體中的大量活性粒子對有毒有害有機污染物進行直接分解去除,生物法將等離子體分解產物和有機廢氣繼續好氧降解成無害的物質。
等離子體處理有機廢氣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采用高頻脈沖電源,在反應器內建立分布合理的流光放電等離子場。在等離子場中,廢氣中的有機化合物的分子鍵更容易被打開或氧化;在等離子場中氣體被局部電離,產生高濃度的離子O、O3、OH等自由基,這些活性因子直接參與裂解和氧化廢氣中的有機化合物,最終使有機分子變成簡單化合物,達到除味除臭目的。等離子體反應器是高效的裂解和氧化設備,處理過程中不局限于處理某幾種有機和無機物質,而是能同時有效處理廢氣中幾乎所有的有機化合物和無機物質。在反應器中電能直接作用于廢氣中有機物質,具有高效和節能的特點。
廢氣生物處理技術是通過微生物的生化氧化反應,氧化分解廢氣中的甲苯等有機污染物變為無毒無害的CO2和H2O等物質。進入微生物細胞的污染物作為微生物生命活動的能源或養分被分解和利用,從而使污染物得以去除。
有機廢氣生物凈化原理:生物化學法凈化處理低濃度有機廢氣一般要經歷以下幾個步驟:
(1)廢氣中的揮發性有機物及無機物從氣相本體擴散通過氣膜到達潤濕的生物膜表面;
(2)擴散到達生物膜表面的有機物及無機物被直接吸附在潤濕的生物膜表面;
(3)吸附在生物膜表面的有機及無機污染物成分迅速被其中的微生物活菌體捕獲;
(4)進入微生物菌體細胞的有機及無機物污染物在菌體內的代謝過程中作為能源和營養物質被分解,經生物化學反應最終轉化成為無害的化合物(如CO2和H2O);
(5)生化反應產物如CO2從生物膜表面脫附并反擴散進入氣相主體,而H2O則被保持在生物膜內。
工藝說明:
在產生有機廢氣的工作點設置集氣罩,集中抽取車間的廢氣,使車間形成微負壓,避免了車間中的廢氣外逸。抽出來的廢氣經“等離子體—生物塔”復合廢氣凈化裝置凈化后排放。
廢氣首*入等離子體裝置,利用等離子體中的大量活性粒子如O、O3、OH-等,對收集到的有機廢氣進行直接的分解去除,使有機分子變成簡單化合物;然后進入小型噴淋塔,起降溫增濕除臭氧作用。
廢氣經過預處理噴淋塔后進入到生物滴濾塔,生物滴濾塔內微生物把有機污染物降解成無臭無害的化合物。廢氣從塔底進入生物滴濾裝置,在上升過程中與附著在載體(填料)表面的潤濕的生物膜接觸并被生物凈化,凈化后的氣體從塔頂排出。循環液由循環水泵打到塔頂向下噴淋到生物膜填料上,并從塔底流出進入循環液儲槽循環使用,生物法將等離子體分解產物有機廢氣和繼續好氧降解成無害無臭的物質。噴淋處理產生的廢水經微生物菌種生化處理后重新作為噴淋水循環使用,也可用作循環液儲槽的補給水,實現水的循環利用和無二次污染及基本無廢渣運行。
(1)凈化效率:≥90%;
(2)設備阻力:≤1000Pa;
(3)綜合電耗:≤5~10kWh/萬m3;
(4)綜合耗水量:≤0.1m3/h/萬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