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型豆制品作坊污水處理設備
農村小型豆制品作坊污水處理設備
豆制品企業的廢水主要來源于原料黃豆的浸豆、泡豆及壓榨廢水和沖洗廢水,廢水有機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強,是污染環境的高濃度廢水。廢水的污染物大都為可降解有機物,可生化性達到0.6—0.7,廢水的C∶N∶P平均為100∶4.7∶0.7,適合微生物的生長,對于該類型的廢水的處理關鍵是選擇合適的處理工藝和相關參數的合理設計是至關重要的。豆制品廢水主要來源于洗豆水、泡豆水、漿渣分離水、壓濾水、各生產工藝容器的洗滌水、地面沖洗水等。其中黃泔水CODCr高達20000~30000mg/L,泡豆水的CODCr4000~8000mg/L,其他廢水CODCr相對較低。根據實際工程經驗,豆制品廢水處理易出現以下問題:
1. 豆制品生產屬于間歇生產方式,排水時間較集中,水量和水質很不均勻;
2. SS高達1000~1500mg/L,厭氧條件下易在廢水表面形成浮渣層;
3. 高濃度廢水在厭氧處理過程中易酸化,會導致厭氧處理效果惡化;
4. 好氧階段采用活性污泥法處理,易產生污泥膨脹;
污水由排水系統收集后,進入污水處理站的格柵井,去除顆粒雜物后,進入調節池,進行均質均量,調節池中設置液位控制器,再經液位控制儀傳遞信號,由提升泵送至***生物接觸氧化池,進行酸化水解和硝化反硝化,降低有機物濃度,去除部分氨氮,然后入流O級生物接觸氧化池進行好氧生化反應,O級生物池分為兩級,在此絕大部分有機污染物通過生物氧化、吸附得以降解,然后經過砂濾、碳濾器過濾后,進入消毒池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后,出水可綠化回用或排放。
由格柵截留下的雜物定期裝入小車傾倒至垃圾場,二沉池中的泥水部分回流至***生物處理池,另一部分污泥至污泥池進行污泥消化后定期抽吸外運,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調節池再處理。
設計特點:
該池由池體、填料、布水裝置和充氧曝氣系統等部分組成。
該池以生物膜法為主,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特點。
池中填料采用彈性立體組合填料,該填料具有比表面積大,使用壽命長,易掛膜耐腐蝕不結團堵塞。填料在水中自由舒展,對水中氣泡作多層次切割,更相對增加了曝氣效果,填料成籠式安裝,拆卸、檢修方便。
該池分二級,使水質降解成梯度,達到良好的處理效果,同時設計采用相應導流紊流措施,使整體設計更趨合理化。
池中曝氣管路選用優質ABS管,耐腐蝕。曝氣頭選用微孔曝氣頭,不堵塞 ,氧利用率高。
該池設計為鋼結構的箱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