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作為一種自然資源,污染輕,對調節補充城市水資源、改善城市自然生態系統具有重要作用。現代城市雨水利用是一種新型的多目標綜合性技術,可實現節水、水資源涵養與保護、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和水澇、減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等功能。城市雨水利用,對解決水資源短缺、防治水環境污染和防洪減災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途徑。
1雨水收集
包括屋面的雨水收集系統和地面的雨水收集系統。由于屋面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小一些,所以屋面對雨水的污染程度比路面要輕的多。而且地面要考慮到相當一部分的雨水途徑綠地回補地下含水系統,因此兩種收集系統在設計上有所差異。
屋面雨水一般占城區雨水資源量 65%左右,易于收集,且水質相對較好,是城區雨水利用的主要對象。屋面雨水由于受污染少,水質較好,稍加處理或不經處理即可直接用于沖洗廁所、澆灌綠地或用作水景,也可直接進入滲透管溝或通過土壤經初步滲透后再進入滲透管系。對屋面雨水典型的收集方式為:屋面雨水經雨水立管進入初期棄流裝置,通過初期棄流裝置將初期較臟的雨水排至小區污水管道,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放。經過初期棄流的雨水經獨立設置的雨水管道流入貯水池,雨水在池中經過過濾、沉淀、再過濾、消毒處理后,出水進入專為沖洗用水、洗滌用水和庭院澆灌用水設置的管網,可用于家庭、公共和工業等3 方面非飲用水供水。
1.2地面雨水的收集
由于地面的雨水水質較差,其主要用在系統和地表蓄水池。對于采取合流制排水小區綠化用水和景觀用水上。地面雨水收集方式包括綠地蓄水下滲回補地下含水系統的老城區,如果將地面雨水就近收集并回灌地下,不僅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還可提高城市污水廠的處理效果,降低處理成本。采取分流制的地區,地面雨水徑流從集水口流入雨水管道,直接匯入雨水貯水池,相對比較簡單。
屋面雨水的污染程度較地面雨水輕,且徑流量大,便于收集,利用價值也高。初期徑流棄流后COD一般為 80 ~1 20 mg/L ,而道路初期雨水水質較差,初期徑流中C OD 高達 3000 ~4000 mg/L。所以雨水的匯水源頭、收集方式以及其回用的水質都是制約雨水凈化工藝選擇的因素。雨水凈化按照雨水處理工藝可以分為自然凈化和物化處理。對雨水水質條件較好、地下水位較低、平均坡度小且土壤滲透能力較好的道路 (透水性路面)區,可利用表層植被和土壤凈化功能的自然凈化方法處理雨水,同時還可以減輕對雨水收集、輸送系統的壓力,補充地下水。
1. 當建筑區設有景觀水體時,雨水利用應優先選擇景觀水體蓄存雨水,儲存的雨水可做水體補水、綠地澆灌和地面澆曬等雜用水。
2. 設有冷卻塔的建設項目,雨水收集回用系統的雨水用戶宜包括冷卻塔補水。由于空調冷卻塔補水的水質要求較高,水質處理工藝應至少采用絮凝過濾。當雨水水質較差時應采用深度處理。
3. 當雨水回用部位僅為綠地澆灌和地面沖洗時,可省略消毒工藝,若雨水原水水質較好(比如多雨城市的清潔屋面雨水),水質處理工藝、用水調節單元都可省略,用水直接從雨水儲存池抽取,但應確保從水位的上部取水,不擾動池底部的沉積層。
4. 水質處理工藝或設備的選擇應根據用水的水質要求和進水水質確定。出水水質應滿足《建筑與小區雨水利用工程技術規范》GB50400-2006第3.2.5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