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市港口碼頭工程公司中國傳說中的部落*夏禹(大禹),據后人記載,約在公元前22世紀末從事治水,疏通入海河道。公元前5世紀中國開挖的邗溝,是現代北京至杭州的大運河的一段。公元前 6世紀埃及人開挖了*條溝通尼羅河和紅海的運河。古代的疏浚方法是人在木船或竹筏上使用長竿泥袋、長柄斗勺等簡單工具撈取水底泥沙。15世紀荷蘭人采用了攪動泥沙的疏浚方法,把犁系于航行的船尾,耙松河底泥沙,使其懸浮于水中,利用水流將泥沙帶到深水處沉淀。16世紀荷蘭人又創造出一種“泥磨",施工時,用人力或畜力轉動平底木船上的大鼓輪,通過循環鏈條帶動木刮板,將水底泥沙刮起,經溜泥槽卸入泥駁。17世紀初用銅制斗勺代替木刮板,成為現代鏈斗挖泥船(見工程船舶)的雛形。1世紀中國制造了名為清河龍的人力挖泥船,船上設有絞盤柱,柱下端圍以鐵齒,能插入泥沙中。作業時,用人力轉動絞盤柱,帶動鐵齒挖泥。1世紀末出現了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挖泥船以后,疏浚機具得到不斷改進。受工業革命的影響,開辟或維護大船航道,主要使用挖泥船來進行疏浚了。
阜陽市港口碼頭工程公司吹填法是將挖出的泥土利用泥泵輸送到填土地點,以使泥土綜合利用。吹填法處理疏浚泥土,不僅能使泥土綜合利用,為國民經濟的多方面服務,而且避免了疏浚泥土回淤航道的可能性(特別是在某些河口地區),是一種較優的方案。以吹填法處理泥土,需要認真選擇泥場。現場實測和水槽試驗都證明,從旁通口排出的泥漿是立即潛入水底的。這是因為它具有較大的動能和位能。泥漿潛入水底后,與河底及水體發生摩擦,能量逐漸消失,泥漿中的土塊在潛入點附近首先沉積下來,其他顆粒也由粗到細,隨著能量的消耗而逐步沉積,變成河床的一部分,而一些極細的。顆粒則被紊動擴散于水體中。故水流流速愈大,泥沙愈細愈易分散,紊動擴散于水體中的泥沙數量也愈多,泥沙沉積后離潛入點的距離也愈長,說明旁通的效果也愈好。為了使更多的泥沙帶往挖槽外沉積,得到較好的疏浚效果,除了要求有較大的水流流速外,還要求水流方向與挖槽軸線具有一定的交角。交角愈大,效果也愈好。
溢泥:由泥泵吸上來的泥漿進入泥艙內,而多余的泥艙兩側的溢流口連續排入水中。這種方法可使泥漿中的土塊和粗顆粒泥沙攔截于泥艙內,至泥土滿艙再去拋泥,這就減少了挖槽內的回淤;同時,因從溢流口排出的泥漿具有較小的功能位能,使泥沙不潛入到河底,這就有利于泥沙顆粒在較大的面流流速場內紊動擴散,提高邊拋施工效果。
港口疏浚采用疏浚選用何種挖泥船,主要取決于疏浚物質的性質以及施工區氣象、水文、地理環境等條件。在風浪大又無掩護的濱海和河口地區,宜選用自航式耙吸挖泥船;結合吹填的常采用帶輸泥管線的絞吸挖泥船;水底為硬土的用鏟斗挖泥船;作業面小的情況下,例如在港口的碼頭前沿,宜用抓斗挖泥船。挖泥船作業時,要避免妨礙運輸船舶航行,注意安全操作和設施的齊備。在現場要標定挖槽的準確位置,布設水位訊號、挖泥和卸泥區標志,經常進行水深測量,提高挖泥船運轉時間,研究改進挖泥方法。
棄土處理方法:保證疏浚成效的重要環節之一是處理好棄土。務使挖出來的泥沙不能回至挖槽造成人為的回淤,也不允許影響鄰近航道、港口。棄土處理方法大致分為兩類,即水中拋卸和送泥上岸。水中拋卸在內河施工中是用棄土填充丁壩、順壩等整治建筑物(見整治工程)的堤心或拋卸于深潭;在河口和港灣的淺水區施工中多用棄土填筑人工島或造陸,這樣須先筑圍堤以防棄土流失;深水拋卸通常在外海進行。送泥上岸要選擇好吹填地,主要要考慮岸坡的穩定性、容泥量;河流邊上填泥造陸時不能影響河道的穩定,大多先筑圍埝,高岸則采用泥泵管線吹填。棄土處理方式的選取既要根據疏浚工程整體要求因地制宜,又要作經濟合理性比較。
2009年疏浚行業總收入為109.33億歐元,較2000年增長了超過3倍。相比之下,我國的疏浚工程行業增速更快,2000-2009年,我國疏浚行業整體收入增長超過5倍,疏浚工程量也大大增加,以基建疏浚和維護疏浚為例,2009年全國基建疏浚量約為9.3億立方米,而維護疏浚則達到了7060萬立方米。未來,我國疏浚工程行業仍將保持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因素:港口建設投資保持增長;沿海城市規模擴大催生填海造地仍將持續;內陸河流航道的維護;各種水利工程設施建設投資加快;河流、湖泊等區域生態環境的改善需求增加。由此,疏浚行業發展增速快,前景看好。然而,由于業務資質、資金、技術裝備等原因,我國的疏浚工程企業的業務能力未能實現同步快速增長,行業需求存在一定的缺口。對于行業內的企業,只要抓住機會,充分了解市場、合理把握投資機會、準確出擊就一定能夠行業中崛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