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鉆井公司,通過鉆井、地質、MT反演資料的綜合分析確定了第四電性層為地熱主要目的層。埋藏于地下一定深度之下的古構造面是是地熱水發育的有利部位。古構造面是曾經的剝蝕夷平面,該面上局部為碳酸鹽巖地層,經地史時期長期的風華剝蝕形成巖溶,后經構造變動成埋藏,其上覆蓋較厚的地層,該巖溶水被埋藏于地下一定深度并被升溫成為隱伏地熱水。古構造面地熱田一般具有重力高、電阻率高及波速高的特點。同時由于地熱田常與構造及火山活動有關,此類巖石一般具有較強磁性。山西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在山西祁縣利用磁力異常有力探測了巖漿侵入巖的位置及埋深,結合放射性氡測量,正確地預測了溫泉的位置。遼寧省物測勘察院利用重磁等物探方法。
對了解盆地基底形態、蓋層厚度、火山巖分布、斷裂劃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沈北地區地熱勘察提供了基礎性資料。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院將重力與地震、電測法配合,準確地解釋了西寧盆地的基底起伏和控溫斷裂構造。2012年四川省甘孜自治州康定縣熱水塘地熱田采用了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探測和物探方法對地熱資源成因和范圍進行了勘察。項目區位于康定縣城沿雅拉河北上至龍布段峽谷區。該區主要受東西向應力作用,形成了北西向斷裂構造體系,同時在北東、北西方向上形成了密集的縱張裂隙。這些縱張裂隙形成了地下水補給的重要通道,溫泉多在斷裂帶上并且兩側有縱張裂隙相交的位置呈珠狀出露。調查結果顯示,區內的主要裂隙發育方向北東向、北西向。
大雪山-農戈山斷裂、雅拉河斷裂相距2-5km,構造活動強烈,其間巖體較破碎,從物探解釋圖上也普遍存在雅拉河右岸巖體比左岸破碎的現象。根據物探資料分析,熱源為斷裂深循環加熱和巖漿巖體蝕變放熱;斷裂破碎帶及花崗巖體中裂隙共同構成調查區的熱儲層,并沿斷裂帶不均勻分布;蓋層為河床下方一層相對連續的冰水堆積半膠結-膠結的漂卵石層。地熱地球物理勘查技術主要有:電(磁)勘探、重磁勘探、地震勘探、(人工地震、微地震、隨鉆地震)、遙感、測井等。利用電磁勘探解釋斷裂構造、熱儲異常范圍與埋深、地熱相關蝕變帶、熱儲特征;利用重磁勘探解釋斷裂構造、熱儲異常范圍與埋深、地熱相關蝕變帶;利用地震勘探較準確的圈定地層結構、熱儲埋深及斷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