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行業,根據監測領域,可分為大氣、水、土壤、其他監測;根據監測對象,可分為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測、其他監測等,其中環境質量監測的運營主體主要是各級環境監測站,污染源監測運營主體主要是排污企業監測部門。
目前,環境監測行業產業鏈分工正逐步形成,大部分企業以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制造和系統集成為主,在零備件供應、系統集成、設備制造、運營服務等方面形成了若干有特色、有實力的企業群,國內外其他領域的一些儀器設備廠家也加入監測儀器行業,在實驗室設備、特殊成分分析設備、手工比對設備等領域發展較好。
目前,我國環境監測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由于環境監測技術門檻偏高,目前國內從事環境監測的企業僅有兩百多家,分析儀器主要被德國西門子等外資企業占領,內資企業主要參與中低端分析儀器市場。2014年我國環境監測行業位的企業銷售收入為37.7億元,占市場總體銷售收入的61.8%,這一比例在近五年來一直保持在60%左右,行業集中度較高,企業格局已基本形成,公司兼并收購成為擴張的主要手段。目前行業已進入激烈市場競爭時期,2014年開始價格戰屢見不鮮,行業整體毛利率下降,部分實力雄厚的企業為提高,采用低價策略,同時部分地方和企業對設備要求低,也給低端、壓價企業提供了市場。
目前監管趨嚴,水質監測迎來發展良機。2015年1月,頒布《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管理辦法》,要求加強對排水戶的管理和監督,要求從2015年3月起,對列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的排水戶,應當依法安裝并保證水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正常運行,并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污染源水質監測管理趨嚴。2015年4月,國家出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從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著力節約保護水資源、強化科技支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嚴格環境監管、切實加強水環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明確和落實各方責任、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十個方面開展防治行動,為水質監測的發展提供了良機。其中,“水十條”提出要“嚴格環境監管”,而基礎即為完善水環境監測網絡。統一規劃設置監測斷面(點位)。提升飲用水水源水質全指標監測、水生生物監測、地下水環境監測、化學物質監測及環境風險防控技術支撐能力。2017年底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海域建成統一的水環境監測網。
如何有效選擇機構做檢測是環保評價的關鍵,所以各企業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能盲目進行尋找,要找既可靠效率高服務好的機構,所以我收集了大量資料找到了重慶本土一家機構,壹心壹檢測技術(重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