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污水處理設備湖南
養魚污水處理設備湖南
1.1 有機物
水環境中有機物含量過高易造成水質惡化,在有機物分解時將會極大的消耗溶解氧。水產養殖廢水有機物主要來自未被魚蝦蟹等利用的殘餌和養殖水產品的排泄物。
1.2 氮
氨氮:當水體中TN的濃度超過0.5mg/L時,對魚類有毒害作用。水體中的氨氮包括非離子氨氮(NH3-N)和離子氨氮(NH4+-N),其中NH3-N的毒性很強,其濃度在0.02-0.05mg/L之間時,就會使水產品降低免疫力,導致水產品疾病甚至死亡。養殖廢水中的氨氮主要來源于飼料殘餌、水產品的排泄物、死亡并腐化的植物以及池底沉積物的氨化分解形成的物質。
硝態氮:硝態氮主要包括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硝酸鹽對水生生物毒害作用較小,亞硝酸鹽對水生生物的危害很大,因為亞硝酸鹽會把亞鐵血紅蛋白氧化成為不具有運輸氧氣功能的高鐵血紅蛋白,氧氣不能正常運輸,造成缺氧。
亞硝酸鹽是硝化菌分解氨化養殖水體中的餌料和糞便轉化而成,是養殖污水中污染物的中間產物,很不穩定。
硝酸鹽是含氮有機物經過無機化作用的最終階段的產物,在有氧的條件下,亞硝酸鹽可以氧化成硝酸鹽,在無氧的條件下,硝酸鹽可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轉化成亞硝酸鹽。
1.3 磷
飼料中的磷的含量都很高,但是養殖水產品只能吸收很少的一部分,約17.4%,絕大部分的磷被排放到附近水域,導致了富營養化。水體中的磷主要來源于飼料殘餌,磷是魚類的魚鱗和骨骼的的必須的營養成分。
1.4 總懸浮顆粒物
TSS包括直徑在1~100μm之間的懸浮于水體中的非沉淀懸浮物和直徑大于100μm的懸浮物可沉淀。TSS會對魚類產生毒害作用,導致魚類生長速度緩慢甚至死亡。總懸浮顆粒物(TSS)也來自于殘餌和水產品的排泄物。
養殖廢水中的氮存在形式主要有三種:有機氮、NH3-N和NOx-N。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這幾種形式的氮可以相互轉化的。主要轉化順序為:氨化作用→吸收同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異養微生物通過氨化作用,將氨基酸等有機氮轉化為NH3-N,硝化細菌通過硝化作用將NH3-N轉化為NOx--N,在缺氧的狀態下,NOx-N又通過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轉化為N2,不溶于水的N2溢出水面,從而達到了脫氮的目的。
生物除磷是主要是依靠聚磷菌(PAOs)來完成。在厭氧條件下,聚磷菌吸收低分子脂肪酸(VFAs)合成體內的高聚能貯存物聚B-羥基丁酸(PHB),并從中獲得能量,吸收污水中的有機物,在好氧或缺氧的環境下,聚磷菌分解體內的PHB,攝取廢水中的磷酸鹽形成聚磷酸鹽,最終通過排泥的方式實現除磷。
通過大量研究發現,微生物對廢水中N、P的治理效率均可達到90%以上。對于養殖廢水,其污染物主要成分就是N、P,利用微生物進行治理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生物超量吸磷現象的發現導致了污水生物除磷技術的發展。孫福臨對聚磷菌對養殖廢水的治理進行了研究,利用聚磷菌吸收的氧化溝工藝、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對N、P的處理效果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