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布式光纜振動定位分析系統--引導你用最短時間到達故障現場!
產品背景:
分布式光纜振動定位分析系統是歐亞太公司推出的一款新一代光纜維護、搶修定位系統,能輕松實現光纜故障現場的地面對應追蹤定位。
隨著光纖通信的普及,光纜進行了大量的鋪設。光纜鋪設下去后所面臨的老化、外力破壞、雨水侵蝕、老鼠啃咬、地基破壞、不規范施工和維護等方面的影響,都可能造成光纜故障。光纜故障發生后,如何高效排查、減少搶修時間、準確快速追蹤故障點的地理位置是用戶需求的關鍵點,石油管道通信大部分都是直埋的方式,這給光纜故障定位搶修帶來很大困難。
光纜發生故障時,目前的OTDR儀表只能測量出故障點的光纖距離,但實際的故障現場往往難以被發現,搶修人員經常在尋找故障現場時需要反復確認,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甚至不規范操作引發二次事故。如果光纜數據資料缺乏或不準確,那么故障搶修將會成為光纜維護人員的一場噩夢。曾經由于搶修效率低下造成了無法估量的直接及間接損失,OTDR儀表對此無能為力。
光纜故障追蹤儀能夠大幅度提高搶修效率,搶修人員在分布式光纜振動定位分析系統的幫助下只需兩、三次的追蹤定位操作就可迅速找到故障現場,追蹤過程中敲擊光纜或者間接振動到光纜*在允許的安全范圍內,避免了暴力彎折損傷光纜;部分情況甚至不需要開挖、下井,也不需要查找光纜接續盒和交接箱,大大降低了搶修人員的工作強度。
分布式光纜振動定位分析系統大大彌補了OTDR儀表在光纜搶修中的不足,業界的空白,是石油管道通信光纜搶修、維護的一把分析系統。
產品技術原理:
當光在光纜中傳輸時,由于光子與纖芯晶格間發生作用,不斷向后傳輸瑞利散射光,如圖1所示。當外界有振動發生時,引起光纜中纖芯發生形變,導致纖芯長度和折射率發生變化,背向瑞利散射光的相位隨之發生變化,這些攜帶外界振動信息的信號光,反射回系統主機時,經光學系統處理,將微弱的相位變化轉換為光強變化,經光電轉換和信號處理后,進入計算機進行數據分析。

圖1 背向瑞利散射原理
分布式振動檢測技術:
如下圖2中, 傳感纜和反射鏡、全光纖干涉模塊共同構成一干涉結構。光從全光纖干涉模塊的輸入端口進入, 經光纖干涉模塊處理后的光輸入到傳感纜上, 在傳感纜的末端經反射鏡反射后, 重新進入傳感纜, 最后回到全光纖干涉模塊。該干涉模塊是由光無源器件構成。經不同光路到達干涉模塊輸出端口的光在此匯合, 發生干涉, 輸出端口的光強隨著相互干涉的光之間相位差的變化而變化。當有外界擾動作用在傳感纜上時, 就會引起干涉光波之間相位差的變化。本系統正是利用這一原理,檢測傳輸光的相位變化得到的振動信號。

圖2 光纖干涉原理
產品介紹:
- 全光纖測試
- 低功耗,長時間待機
- 便于攜帶,操作簡單
- 誤報率低,不受溫度影響
- 測試距離長達40KM
- 可精確定位事件位置
- 觸屏加快捷鍵,操作方便


實地搶修測試結果
在2019年11月,某石油管道站往另外一個閥室方向9.2公里處突發光纜故障,現場相關管理負責人立即組織人員對光纜故障定位測試,分布式光纜振動定位分析系統能很好快速確定斷點的地面位置、精準測試出故障點位置,為搶修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減少了經濟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