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膜品牌;陶氏、海德能、世韓、東麗,以上都是進口的,匯通RO膜是國產的,型號50G 100G 200G 類型;干膜 濕膜 流體膜 。
RO(Reverse Osmosis)反滲透技術是利用壓力表差為動力的膜分離過濾技術,源于美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宇航科技的研究,后逐漸轉化為民用,目前已廣泛運用于科研、醫藥、食品、飲料、海水淡化等領域。 RO反滲透膜孔徑小至納米級(1納米=10*-9米),在一定的壓力下,H2O分子可以通過,而源水中的無機鹽、重金屬離子、有機物、膠體、細菌、病毒等雜質無法通過,從而使可以透過的純水和無法透過的濃縮水嚴格區分開來。 一般性的自來水經過過濾后的純水電導率5μs/cm(過濾后出水電導=進水電導×除鹽率,一般進口反滲透膜脫鹽率都能達到99%以上,5年內運行能保證97%以上。對出水電導要求比較高的,可以采用2級反滲透,再經過簡單的處理,水電導能小于1μs/cm), 符合國家實驗室三級用水標準。再經過原子級離子交換柱循環過濾,出水電阻率可以達到18.2M .cm,超過國家實驗室一級用水標準(GB 6682—92)。
反滲透機理模型有幾個經典模型
1.優先吸附毛細孔模型:弱點干態電鏡下,沒發現孔。濕態膜標本不是電鏡的樣品。Sourirajan
2.溶解擴散模型:不認為有孔。
3.干閉濕開模型:上個世紀80,90年代,鄧宇等提出的,能夠解釋1和2模型的統一的現代zui貼切的逆滲透機理模型。既“干閉濕開”反滲透模型,統一了兩個zui經典的反滲透機制模型,細孔模型,溶解擴散模型。即膜干時,膜收縮致密,孔隙閉合,電鏡下看不到;
膜濕時,膜材料溶脹,膜的孔隙被溶劑溶脹,孔打開。合并就是“干閉濕開”脫鹽模型。海水淡化技術:非加壓吸附滲透海水淡化法 上個世紀90年代鄧宇的發明,《美國化學文摘》收錄RO 膜的孔徑是頭發絲的一百萬分之五( 0.0001 微米),也就是1×10^10m ,而水分子的直徑是4×10^10m ,試問水分子如何透過?RO (干)膜的孔徑=1×10m,應該是“干膜”的孔徑。膜分子結構是有彈性的,當“干”被水溶脹后,其“濕膜”的孔徑>≥1×10m,達到水分子的4×10m是容易的,況且水分子也不是死硬的,是柔性的,正好似“柔情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