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細小懸浮性纖維、造紙填料、污泥雜質及造紙助劑等,以及各種有機和無機污染物。廢水的特點是SS、COD均較高,在COD組成中,非溶解性的COD較高,約占60%以上,而部分溶解性COD又較難生物降解。污水BOD/COD約為0.35,可生化性一般,處理難度較大。
本著處理效果好、運行成本低、投資省的原則,本設計具體工藝流程如下:
一、機械格柵
格柵是預處理中使用泛的一種方法。主要作用是從廢水中分離出較粗的分散性懸浮固體物。格柵攔截較粗的懸浮固體,作用是保護水泵和后續處理設備。
二、纖維回收機
因污水來源等特點,污水中含有部分纖維、塑料碎片等固形污染物,為避免這部分污染物進入后續處理系統造成管道堵塞或難以清理等情況,因此在前端設微濾機,將這部分污染物分離出來。
三、超效氣浮機
超效氣浮是氣浮的一種,它利用水在不同壓力下溶解度不同的特性,對全部或部分待處理(或處理后)的水進行加壓并加氣,增加水的空氣溶解量,通入加過混凝劑的水中,在常壓情況下釋放,空氣析出形成小氣泡,粘附在雜質絮粒上,造成絮粒整體密度小于水而上升,從而使固液分離。
溶氣氣浮適用于處理高濁度、高色度、高有機物含量、含油及表面活性物質或具有富藻的水。氣浮主要由空氣飽和設備(也稱壓力溶氣系統)、空氣釋放設備(也稱溶氣釋放系統)和氣浮池(也稱氣浮分離系統)等組成。
四、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A/O工藝將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聯在一起。在缺氧段異養菌將污水中的淀粉、纖維、碳水化合物等懸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物,當這些經缺氧水解的產物進入好氧池進行好氧處理時,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異養菌將蛋白質、脂肪等污染物進行氨化(有機鏈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離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條件下,自養菌的硝化作用將NH3-N(NH4+)氧化為NO3-,通過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條件下,異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將NO3-還原為分子態氮(N2)完成C、N、O在生態中的循環,實現污水無害化處理。
五、帯式污泥脫水機
污水處理系統正常運行過程中會有部分浮渣及污泥產生,浮渣主要來源于溶氣氣浮機產生的浮渣,生化處理系統正常運行過程中也會產生部分剩余污泥,這部分固形污染物需用帯式壓濾機濃縮及脫水處理,以便被作為固體廢棄物進行相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