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污水處理設備是礦井內的天然溶濾水、選礦廢水、選礦廢渣堤堰的溢流水以及礦渣堆積場的浸出水等的總稱。
礦山污水的來源與危害
礦井水主要由伴隨礦井開采而產生的地表滲透水、巖石孔隙水、礦坑水、地下含水層的疏放水、以及井下生產防塵、灌漿、充填污水,選礦廠和洗煤廠污水是礦山廢水的主要來源。通常,礦井水pH值在7~8之間,屬弱堿性。但是含硫的礦井水,其SO42-較多,大都是酸性水。在含硫礦井,由于礦石或圍巖及含硫煤中含有硫化礦物。這些礦物經氧化、分解并溶解在礦井水中,形成酸性水。尤其在開采巷道中,在大量滲入地下水和良好的通風條件下,為硫化礦物的氧化、分解提供了極為有利的環境。
礦井水污染可分為礦物污染、有機物污染和細菌污染。在某些礦山中還存在放射性物質污染和熱污染。礦物污染有砂、泥顆粒、礦物雜質、粉塵、溶解鹽、酸和堿等;有機物污染有煤炭顆粒、油脂、生物生命代謝產物、木材及其它物質的氧化分解產物。如未加處理,任其長期外排,對環境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礦山污水的處理方法
1)自然凈化法
自然凈化法作為zui廉價、zui簡單的廢水治理方法,被我國的選礦廠普遍采用。自然凈化法常以尾礦庫為構筑物,廢水通過管道運輸至尾礦庫,在庫內發生沉淀、水解、氧化、揮發、光照降解甚至生物分解等作用,使懸浮顆粒和殘余藥劑濃度降低,甚至基本去除。
2)酸堿中和法
酸堿中和法是一種傳統的廢水治理方法,因簡單實用而廣泛采用。這其中既包括酸性廢水中的H+(或堿性廢水的OH-)與中和劑中的OH-(或H+)發生反應,生成中性水分子,同時,礦漿的合適堿度也有利于重金屬離子與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難溶的氫氧化物沉淀,從而消除重金屬污染。
酸堿中和法具有管理方便、費用較低、操作簡便、處理量大、適應性強和運行穩定等優點,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在用石灰中和時,設備及管壁結垢嚴重、污泥增量較大、易產生二次污染等。
3)混凝沉淀法
混凝沉淀法是目前治理選礦廢水較成熟的一種方法,常與活性炭吸附或氧化法組成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法和混凝沉淀—氧化法?;炷齼艋脑硎腔炷齽┩ㄟ^電性中和與雙電層壓縮作用、凝聚物網捕—共沉淀作用、高分子橋連卷帶作用使廢水中分散的膠體顆粒脫穩,繼而凝聚成大顆粒絮體,并zui終沉淀下來。
混凝沉淀法使用的藥劑主要包括凝聚劑和絮凝劑兩大類。凝聚劑主要有氯化鐵、硫酸鐵、硫酸鋁、氯化鋁、聚合氯化鋁(PAC)、聚合氯化鐵(PFC)、聚合硫酸鐵(PFS)等,使用zui普遍的絮凝劑是聚丙烯酰胺(PAM)。混凝劑的選擇至關重要,它直接關系到凈化效果的好壞。近年來,改性傳統混凝劑和開發新型混凝劑成為研究的熱點。
4)化學氧化法
化學氧化法是深度治理選礦廢水中殘留浮選藥劑的有效方法,特別是近年發展起來的高級氧化技術(AOP)能*去除廢水中持久性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瘜W氧化法的實質是,氧化劑通過奪取廢水中有機污染物中的H原子等途徑,將有機污染物氧化成無毒或低毒的小分子物質,或轉化為容易從水中分離的物質,從而降低廢水的COD、BOD。常見的氧化劑有臭氧、Fenton試劑、雙氧水、次氯酸鈉等。
化學氧化法治理選礦廢水具有操作穩定、反應*、處理效率高并能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等特點,特別對于處理高COD的有機廢水具有顯著優勢,但也存在運行費用較高等問題。
由于各種金屬及非金屬礦物性質及選別方法的不同,礦山產生的選礦廢水其性質及成分也存在差異,應根據不同來源廢水的性質及選礦工藝對回水性質的要求,選用合適的廢水處理技術及廢水回用方法,盡量降低回水使用對生產技術指標的影響,合理調配使用選礦廢水,使ZUI大量的選礦廢水在選礦工藝內循環使用,控制并減少選礦廢水的對外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