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污水處理設備
生產大豆產品的加工公司都必須進行污水處理,產生污水的主要產品包括豆腐、豆腐皮、干豆腐和豆腐卷,大豆產品因其良好的營養價值而一直在我國食品市場上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大豆產品種類很多,主要有以大豆為原料的大豆食品,例如豆腐、豆漿、腐竹等,以及一些其他雜豆產品,例如發酵的豆腐和豆泡。
但是,在大豆產品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高濃度有機污水,那么如何在大豆產品加工過程中處理大量生產污水并且達到排放標準呢?在選擇相應的污水處理設備之前,我們首先分析大豆產品加工過程中污水的來源。
豆制品的加工過程:將大豆浸泡在豆浸桶中并清洗(約8h),然后進入精制機進行精制處理,之后用泥漿篩分離,將豆渣篩分,然后豆漿篩分后的豆渣通過蒸汽進入機械并加熱煮漿。加熱完成后,進入制漿桶進行制漿處理,然后按壓料筒將多余的水擠出,然后將一部分豆腐制成成品豆腐,并在成型和整理后變成干豆腐。其余的變成豆腐皮,并且將豆腐皮的一部分手動卷成豆腐卷。
大豆制品加工產生的生產污水包括浸泡污水、壓榨污水、機械和地板清洗污水等,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如纖維素、淀粉、糖、脂肪、蛋白質等,污水包含很多有機成分。我們可以根據豆制品加工污水的水質特點,結合多年在食品污水處理中的實踐經驗進行處理,也可以采用污水處理機械來進行處理,豆制品加工污水處理設備采用“微濾+定量+ UASB + SBR”設備,其處理方法可以使污水進行細微的劃分,使得污水可以凈化成干凈的水。
豆制品加工污水處理設備的處理能力為15m3 / d,本項目需要處理的污水量約為7m3 / a,可以滿足水處理要求。豆制品加工污水處理設備污水處理效率高,處理后出水的水質符合《城市污水排污水質標準》。
豆制品生產具有作坊式生產、產量低且分散、生產設備繁多、多集中在城鄉結合部等特點。非發酵類豆制品生產設備,以豆腐為例,流程為:初選→水洗→浸泡→磨漿→煮漿→點鹵→壓濾→成品,其中由水洗到壓濾均產生污水。發酵類豆制品生產設備,以豆腐乳為例,流程為:初選→水洗→浸泡→磨漿→煮漿→點鹵→壓濾→豆腐→切塊發酵→成品,其中由水洗到壓濾均產生污水。
豆制品污水是一種濃度很高的有機污水,其中含有蛋白質、脂肪、淀粉等有機物,有較好的生物降解性,豆制品廠污水怎么處理能達標排放呢?下面介紹幾種豆制品污水的處理設備。
1、厭氧法
國內外利用厭氧方法處理豆制品污水的比較多,有用厭氧硫化床設備處理豆制品污水的,有用厭氧折流板反應器處理豆制品污水的,采用多極厭氧生物濾池處理豆制品濃度高的有機污水,即經濟又實惠。實踐證明,采用多極厭氧生物濾池處理濃度高的有機污水明顯優于單級厭氧生物濾池設備,CODcr 去除率由 78%~80%提高到 90%以上。此方法為應用于工程實踐的多極厭氧生物濾池———好氧設備。
2、好氧法
針對豆制品污水的特點,可采用 AB 活性污泥法進行處理。設備試驗得到 AB 活性污泥法處理豆制品污水的運行參數,實驗在優化參數下運行,取得明顯處理效果,CODcr出水總去除率為97% ,其中A段去除率為 89% ,B段去除率為 83% 。
3、厭氧—好氧法
厭氧—好氧處理設備能發揮出厭氧微生物承擔高濃度、高負荷與回收有效能源的優勢,同時又能利用好氧微生物生產速度快,處理水質好的特點。
豆制品廢物的資源化方式多種多樣,有研究發現,在醬油渣、豆腐渣中含有多種蛋白質、淀粉質、脂肪等,可作為牲畜消化吸收的物質。豆制品污水中含有氧化型酵母菌生產所需要的碳、氮、磷及微量金屬元素。酵母菌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可將糖類全部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產生大量含蛋白質的菌絲體,可回收作為飼料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