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張床位醫院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醫院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工藝流程簡單、抗負荷能力 強、產泥量少,在保證污水處理的出水的穩定性同時,還大大提高了污水處理 的效果,系統采用鼓風曝氣,動力效率高,在保證同樣處理效果的情況下,節 省能耗,曝氣軟管使用膠塑穿孔管,方便后期維修,另外,改善了以往依靠靜 壓排泥容易堵塞管道的現象,更無需污泥泵排泥而節約了投資成本,并且有利 于提高活性污泥中的溶解氧和保持活性污泥的活性,并且重量輕巧,易于運輸, 可在現場拼接組合而成,利于后期的擴建和改造,并且可實現地埋,這樣不僅 方便后期設備維修管理,而且能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在其上進行綠化。
醫院污水處理步驟:
1)沉淀除渣步驟:將醫院污水輸送到初步沉淀除渣池(初沉池)中進行沉淀除渣處理;
2)水解均化步驟:將經過沉淀除渣的污水輸送到水解均化池中進行均化,并用厭氧菌進 行水解處理;
3)生化處理步驟:將步驟2)中經過水解均化處理的污水輸送到生化處理池中,利用放置 于生化處理池中的多個流化床生物膜反應器或多個固定床生物膜反應器進行生化處理;其中 在所述生物膜反應器中布置了多孔隙載體填料,并且在載體填料上生長形成了包括需要菌和 生物酶和任選的厭氧菌的復合菌種的生物膜;
4)污泥沉淀分離步驟:將經過生化處理的污水輸送到具有污泥下沉斜板的錐形沉淀池 (稱作斜板式沉淀池)中進行污泥沉淀分層,所得上層為清液,所得下層為污泥沉淀物;這種 斜板式沉淀池設計能夠實現污泥下沉分離。
5)化學消毒步驟:將步驟4)中的清液輸送到投藥池中并添加二氧化氯消毒液,然后轉移 到接觸消毒池或化學消毒池中進行化學消毒;和
6)脫氯處理步驟:使用脫氯劑將經過了化學消毒處理的污水在脫氯池中進行脫氯處理, 以便脫除污水中的活性氯。
70張床位醫院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設計
通常情況下,醫院污水處理系統包含多個環節,需要根據其目的和功能進行分別設計,具體情況如下:
1 污水預處理的設計
污水預處理這一過程的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面:去除固體污物、調節水質水量、合理消納糞便,因此在設計上需要覆蓋到化糞池、預消毒池、格柵、調節池等主要設施。
第1,化糞池的功能體現在醫院污水消毒之前進行第一道處理,為提高其出水水質,應搭建篩網對雜物進行攔截,同時嚴禁醫療洗滌水和生活廢水進入化糞池中。從容積來看,醫院化糞池應比一般的用于處理生活污水的化糞池大2-3倍,且具備通氣管等重要輔助設施。
第二,格柵的功能體現在對醫院污水中較大顆粒的懸浮物和漂流物進行攔截和去除,同時保護水泵以及后續的處理單元。通常情況下,格柵會與調節池合建在污水處理系統或水泵前,且不同醫院的格柵類型不同。自動機械格柵是最常被采用的類型,部分普通醫院會采用手動格柵。
第三,調節池的功能體現在對醫院污水水量和水質不均勻性的控制。舉例來說,某醫院耗水高峰期時的污水污染濃度最大,設置調節池就可以極大地降低污水處理設備的容量和電耗,根據日處理水量和工藝運行周期來實施連續運行和間歇運行。
2 污水一級處理的設計
醫院污水的一級處理涉及到混凝沉淀、過濾、氣浮等工藝,即通過混凝沉淀來去除污水中攜帶病毒和病菌的顆粒物,以實現在降低消毒劑用量的同時提高消毒效果,避免環境污染。污水一級處理的關鍵在于沉淀池,而沉淀池的設計需要注意這幾點內容:第一,沉淀池是為了將污水中懸浮物和固體殘渣進行沉淀清楚,其沉淀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原水中不加混凝劑的自然沉淀,一種是加混凝劑沉淀,其中前者在現階段醫院污水處理中常被采用。第二,必須立足于污水處理站建筑高度、處理水量、占地面積以及與其他建筑物的關系,再決定是否采用沉淀池和相應的池型。比如當污水處理量大于20m3/h時,宜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沉淀池,且池型宜為豎流式或平流式。第三,不同型的沉淀池應保證相關設施的完善。比如豎流式沉淀池的中心管下部需要設置喇叭口和反射板,沉淀時間應控制在1.5-2.0h左右,且其徑深比不宜大于3。
3 污水二級處理的設計
二級處理的作用在于進一步降低污染物濃度,保證良好的消毒效果,最終使其達到排放標準。這一過程通常會用到以下工藝:生物接觸氧化法、膜生物反應器、曝氣生物濾池以及速分生化等。
醫院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優點
1.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可建于地面以下,地表以上可覆土做綠化帶、道路、停車場或其他用地,不占建設用地。
2.二級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均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觸氧化,其處理效果優于*混合式或二級串聯*混合式生物接觸氧化池。并比活性污泥池體積小,對水質的適應性強,耐沖擊負荷性能好,出水水質穩定,不會產生污泥膨脹。池中采用新型彈性立體...
3.生化池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其填料的體積負荷比較低,微生物處于自身氧化階斷,產泥量少,僅需三個月(90天)以上排一次泥(用糞車抽吸或脫水成泥餅外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