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印染廠污水處理設備 魯盛環保
為了提高企業廢水回用效率,印染企業需要注意盡量保持廠內產品的相對穩定和染化料助劑的相對穩定。在實施回用處理工程時,須根據環保要求和企業實際選擇適合自身的回用技術路線,即合理安排初級回用和深度回用的比例或“*工程”。
①達標排放
印染廢水經過處理后,達到國家相關部門規定的納管或直接排入環境水體的相關標準的全部指標要求的水體。
②初級回用
印染廢水經過處理后,未經過除鹽設施處理,直接進行回用,即定義為初級回用。該部分水體水質指標達到企業內部用水點的基本要求,但不一定達到國家規定的間接或直接排放標準的全部指標要求。一般用于對水體含鹽量(電導率)要求不高的生產工藝段,如染色后的洗布用水(最后一道除外),或是用于沖洗設備、地面及道路澆灑等雜用水。
③深度回用
印染廢水經過預處理后,再進行除鹽設施處理后的產水和除鹽再生水或濃水經過蒸發器后的冷凝水再處理產水,回用到用水點的水體。該部分水體水質指標達到用水點的基本要求,但不一定達到國家規定的間接或直接排放標準的全部指標要求。一般用于對水質要求較高(特別是對含鹽量)的生產工藝段,替代新鮮用水。
紡織印染廠污水處理設備污水處理方法
印染廢水的常用處理方法可分為物理法、化學法與生物法三類。
物理法主要有格柵與篩網、調節、沉淀、氣浮、過濾、膜技術等,化學法有中和、混凝、電解、氧化、吸附、消毒等,生物法有厭氧生物法、好氧生物法、兼氧生物法。
目前,國內的印染廢水處理手段以生物法為主,輔以物理法與化學法。由于近年來化纖織物的發展和印染后整理技術的進步,使新型染料、PAV漿料、新型助劑等難生化降解有機物大量進入印染廢水,給處理增加了難度。原有的生物處理系統COD去除率大都由原來的75%下降到55%左右,甚至更低。色度的去除是印染廢水處理的一大難題,舊的生化法在脫色方面一直不能令人滿意。此外,PAV等化學漿料造成的COD占印染廢水總COD的比例相當大,但由于它們很難被普通微生物所利用而使其去除率只有25%~30%。針對上述問題,國內外都開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主要是新的生物處理工藝和高效專門細菌以及新型化學藥劑的探索和應用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厭氧-好氧生物處理工藝、高效脫色菌和PVA降解菌的篩選與應用研究、光降解技術研究、高效脫色混凝劑的研制等。
紡織印染污水處理設備處理單元簡介
(1)調節:對水質水量變化大的廢水,調節池應考慮停留時間長些。一般情況下后續處理單元為水解酸化或厭氧處理時,調節時不應采用曝氣方式攪拌混合。
(2)混凝反應:廢水中含疏水性染料較多時,混凝反應工藝放在生化前面,以去除不溶性染料物質,減輕后續生物處理的負荷。
(3)中和:原水pH值高時通常用H2S04或HCl中和,為節省藥劑用量,可在調節以后。
(4)沉淀(氣浮):分離物化投藥反應由于污泥量大,應優先考慮沉淀〔斜管沉淀易堵不宜采用),通常的輻流沉淀池適用于大水量、豎流沉淀池適用于小水量,當有地皮可利用時,平流沉淀池采用吸泥方式時也可采用。投藥量大時泥量也大,輻流池可能會引起異重流,新穎的周邊進出水沉淀池可克服這一缺點。 (5)過濾:當出水要求澄清或回用時,應采用砂濾或煤砂兩層過濾。
(6)電解法:鈦鍍釕惰性電極電解法處理酸性染料印染廢水脫色效果好,去除COD時,對硫化染料、還原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等均有很高的去除率。金屬陽極電解法因泥量較多采用較少。
(7)厭氧水解:印染廢水有機物含量COD高,且B/C低,應考慮水解酸化,并增加填料掛膜,池底應設水力攪拌機,保證懸浮活性污泥與水中有機物廣泛接觸。池體較大時,應設串聯系統,以免短路。
(8)好氧生物降解:對水量大、濃度高的印染廢水優先采用活性污泥法,如氧化溝、間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循環式活性污泥法(CSTR)等。對水量小、濃度低的廢水可考慮生物接觸氧化法,但填料應保證密集度和體積率,并以多級串聯方法為宜。
紡織印染污水處理設備優勢
1.投資小效率高
出水水質穩定污泥產量少并易于處理潛水泵中可設于設備之中,減少工程投資
2、可地埋,頂部可做綠化
設備可設于地面上也可埋于地下埋于地下時上部覆上可用于綠化廠區占地面積少,地面構筑物少
3、管理操作簡單
自動控制管理操作簡單設備可以連接在汽車上做成移動式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4、設計合理省時省力
接觸氧化法和活性污泥法結合起來節省了找人設計污水處理工藝和做基礎建設的繁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