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晶體或油狀液體(冷卻時凝固成晶體)。在空氣中變紅棕色。有毒!密度1.0978g/cm3,沸點243.5℃(分解)。熔點19.5℃。含有1/2分子結晶水的水合物熔點24℃。會引起紅血球的溶血作用。微溶于水和堿溶液,溶于稀酸。與乙醇、、氯仿和苯混溶。能與蒸汽一同揮發。可燃。遇明火、高熱可燃。受熱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煙氣。與強氧化劑接觸可發生化學反應。
苯肼(Phenylhydrazine)也稱聯氨基苯,由德國有機化學家赫爾曼·埃米爾·費歇爾于1875合成,是個合成的肼衍生物。常溫下為一種淺黃色結晶或油狀液體,低溫下為單斜棱柱結晶,在空氣中易被氧化而呈深褐色或深紅色。是肼的衍生物之一,常縮寫為PhNHNH2。微溶于水和堿溶液,溶于稀酸。與乙醇、、氯仿和苯混溶。常用的制備方法是通過苯胺與在鹽酸作用下生成重氮鹽,再用亞硫酸鈉/氫氧化鈉還原制取。酸析生成苯肼鹽酸鹽,經過中和即得苯肼。用于制染料、藥物、顯影劑等,也是一種重要的鑒定羰基的試劑,用作鑒定醛類、酮類和糖類。與反應生成苯腙,利用苯肼或2,肼所生成的腙來鑒定醛和酮,與醛酮發生費歇爾吲哚合成(由赫爾曼·埃米爾·費歇爾在1883年發現。反應是用苯肼與醛、酮在酸催化下加熱重排消除一分子氨,得到2-或3-取代的吲哚。)得到吲哚環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