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Z-A-5生活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
WSZ生活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設置的砂石過濾板,以及碎石過濾板、過濾網、竹炭過濾網、蓄水槽和出水管的配合設置,使生活廢水通過砂石過濾板過濾,使生活廢水通過碎石過濾板過濾,使生活廢水通過過濾網過濾,使生活廢水通過竹炭過濾網過濾,最后過濾完成的水通過蓄水槽流入出水管,從而使過濾完成的水通過出水管流出,從而有效使生活廢水被處理。
主要工藝簡解
預處理
1、格柵
由于綜合污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漂浮物,為保證污水提升泵的正常運行,不讓其堵塞,并減輕操作工的工作強度,污水在進入后續處理工藝中先設置1臺格柵,用以攔截污水中的大塊漂浮物,有效減輕處理負荷,為系統的長期正常運行提供保證。柵渣需定期清理,可隨垃圾處理。
2、集水調節池
由于污水各時的水質、水量均不一樣,一般高峰流量為平均處理量的2-5倍,因此為使污水處理系統連續穩定地運行,并且均勻水質,所以設計1座污水集水調節池。該集水調節池的設計有效容積為平均處理量的1-2倍即可,內置潛污提升泵及超水位警戒排放口,以保證最大流量的污水提升至污水處理系統,污水調節池內設置液位控制器1套。
生物處理
CASS法是SBR法的一種優化變型,所以亦是一種“充水和排水”活性污泥法,污水按一定周期和階段得到處理,每一循環有下列各個階段組成:
(1)充水/曝氣
(2)無進水/沉淀
(3)撇水
(4)閑置
上述各個階段組成一個循環,并不斷重復,循環開始時,由于充水,池子中水位由某一低水位開始上升,在經過一定時間的曝氣和混和后,停止曝氣,以使活性污泥進行絮凝并在一個靜止的環境中沉淀,在完成沉淀階段后,由一個移動式撇水堰排出已處理的上清液,使水位下降至設定水位,然后再重復上述過程。為保持池子中有一個合適的污泥濃度,需要根據產生的污泥量排出剩余污泥;排出剩余污泥一般在沉淀階段結束后進行,排出污泥濃度可達10mg/l,因此與其它活性污泥法相比CASS系統排出的剩余污泥量最少。
WSZ-A-5生活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 設計原則
1、貫徹執行國家和地方環保部門相關環保的政策,符合國家有關法規、規范及標準。
2、以保護城市水源,改善城市環境,促進開發、共同發展為目的,對學府印象住宅小區的生活污水進行治理,充分發揮建設該項目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3、選擇穩妥可靠、技術、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管理簡單、維修量少、運行靈活的污水處理工藝和設備,確保污水處理站長期穩定運行達標排放。
4、通過設計中的總體優化,采用的節能技術,節約能源,最大限度地降低運行費用。
5、妥善處理和處置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柵渣和污泥,選用噪聲小的設備,避免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6、結合學府印象住宅小區污水處理站面積小的實際情況,在方便施工安裝的前提下,力求各構筑物盡量集中,布置緊湊,節省占地。
工藝特點
1)、工藝簡單、穩定可靠,操作維修方便,無需進行大量污泥回流;
2)、運行周期靈活可變,耐沖擊負荷性能強;
3)、能實現同時硝化/反硝化以去除污水中總氮,并能實現過度生物除磷,處理效率高,出水水質好;
4)、池中設有吸附選擇區,故無污泥膨脹,污泥產生量少;
5)、在同一池內進行生物過程和泥水分離過程,無需設置初沉池和二沉池,故運行費用低,工程投資省,占地省;
步驟
(1)初步凈化:打開入水口處的開關閥門,關閉出水口處的開關閥門,待處理的污水經過入口過濾部件中的過濾材料進行初步凈化,將大顆粒的雜質過濾除去;所述待處理的污水的化學需氧量小于等于20000mg/L;
(2)二次凈化:待全部經過初步凈化的污水通過進水箱進入到處理倉倉體內部,關閉入水口處的開關閥門,打開水循環泵、微型氣泡噴射器和光源部件,向處理倉倉體內的污水中加入光觸媒,通過光源部件照射污水產生的自由基的氧化作用,進行二次分解凈化;所述光觸媒的用量為每立方米污水加入100-200g光觸媒,光源部件照射8-16個小時,處理化學需氧量小于等于500mg/L的污水,光照總功率為2-4千瓦,處理化學需氧量大于500mg/L的污水,光照總功率以2-4千瓦為基準,按照實際化學需氧量與500mg/L的倍數關系,等比例增加光照總功率;
(3)三次凈化:二次凈化后的污水,流入到出口過濾部件中,經過出口過濾器本體內部安裝的吸附材料的吸附凈化后,達到排放標準,三次凈化后的污水可以直接排放或收集起來進行二次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