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一體化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原則講解
一、設備設計原則:
1)嚴格執行現行的環保技術標準、規范,遵守和地方環保的有關法律、法規;
2)選用、合理、可靠的處理工藝,在確保處理排放達標的前提下,做到操作簡單、方便、小、投資省、運行費用低;
3)本工程系工程,尤其要注意保護,避免和二次污染。要求勞動衛生條件,貫徹生產和清潔文明生產的方針;
4)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為了污水處理站水平,設計采用的自動化程度較高,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低;
5)合理選用優質配件,能耗,工作效益和使用壽命,成本;
6)在工藝設計時,有較大的靈活性,可調性,以適應水量、水質的周期變化。采用一套污水處理設施,以的靈活性和可變性;
7)采用污泥前置回流硝解工藝,以污泥產生量;
8)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效地利用空間。
地埋式一體化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原則講解
二、工藝選擇
本著投資少、效益高,優先采用適合我國國情的原則,根據目前國內生活污水處理后回用技術的現狀,在綜合考察各種廢水治理技術的基礎上,結合本項目的實際,由于本項目污水產生量少,為減少土建施工費用,本項目擬采用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對項目廢水進行處理,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采用"水解酸化+接觸氧化+沉淀+消毒"工藝進行污水處理,所處理的污水再采用"二氧化lv消毒"進行消毒處理后排放。污水首先采用人工格柵去除其中較大的雜質和漂浮物,再經調節池調節后進入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在一體化設備中,污水依次排入水解酸化池和接觸氧化池,經生化處理后的污水再經沉淀池沉淀后流入消毒池,在消毒池內經過二氧化lv消毒處理后達標排放。
三、A/O-人工濕地
A/O-人工濕地技術是在常規生化處理基礎上增設人工濕地系統進行深度處理。人工濕地系統是人為的在有一定長寬比和底面坡度的洼地上用土壤和填料(如礫石等) 混合組成填料床,使污水在床體的填料縫隙中流動或在床體表面流動,并在床體表面種植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強、生長周期長、美觀及具有經濟價值的水生植物(如蘆葦,蒲草和美人蕉等) ,形成一個“基質—微生物—植物”的復合生態系統,并利用這種復合生態系統*的凈化功能進行水質凈化。適用于地勢條件易于集水污水并能通過自流出水的且規模適中的村莊,處理規模20~200 t/天。
工藝參數: 缺氧池停留時間不小于4 h,好氧池停留時間不小于6 h,污泥清理周期180 天,人工濕地水力負荷0. 5 ~1. 0 m3/(m2˙d)
人工濕地系統較之傳統處理系統有許多優點: ①建造和運行費用便宜,易于維護; ②處理工藝效果可靠,不僅能去除常規污染物,而且對營養物質等具有明顯的處理效果; ③可有效緩沖水力和污染負荷造成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