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完善,除塵技術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及應用,除塵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體和環境的好壞,除塵設備有布袋除塵器、濾筒除塵器、脫硫除塵器、旋風除塵器、濕式除塵器、靜電除塵器等,下面我們就來主要介紹一下旋風除塵器構造分類及工作原理。
旋風除塵器的組成部分:
旋風除塵器是由進氣管、排氣管、圓筒體、圓錐體和灰斗組成。旋風除塵器結構簡單,易于制造、安裝和維護管理,設備投資和操作費用都較低,已廣泛用于從氣流中分離固體和液體粒子,或從液體中分離固體粒子。按筒體個數分類有單筒、雙筒、三筒、四筒、六筒等5種組合。每種組合有兩種排氣形式,水平排氣〈X型)和上部排氣(丫型〕。對于X型雙筒組合,另有正中進排氣和旁側進排氣兩種組合形式;X型單筒和三筒只有旁側進排氣一種組合形式;四筒和六筒組合只有正中進排氣形式。
旋風除塵器的工作原理:
旋風除塵器的工作過程是利用氣流旋轉過程產生的離心力,使粉塵從含塵氣流中分離出來。當含塵氣體由切向進氣口進入旋風分離器時氣流將由直線運動變為圓周運動。旋轉氣流的絕大部分沿器壁自圓周體呈螺旋形向下、朝錐體流動,通常稱此為外旋氣流。含塵氣體在旋轉過程中產生離心力,將相對密度大于氣體的塵粒甩向器壁。塵粒一旦與器壁接觸,失去徑向慣性力而靠向下的動量和向下的重力沿壁面下落,進入排灰斗。旋轉下降的外旋氣體到達錐體時,因圓錐形的收縮而向除塵器中心靠攏。根據“旋轉矩”不變原理,其切向速度不斷提高,塵粒所受離心力也不斷加強。當氣流到達錐體下端某一位置時,即以同樣的旋轉方向從旋風分離器中部,由下反轉向上,繼續做螺旋性流動,即內旋氣流。凈化氣體經排氣管排出管外,一部分未被捕集的塵粒也由此排出。
自進氣管流入的另一小部分氣體則向旋風分離器頂蓋流動,然后沿排氣管外側向下流動;當到達排氣管下端時即反轉向上,隨上升的中心氣流一同從排氣管排出。分散在這一部分的氣流中的塵粒也隨同被帶走。
選擇旋風除塵器時的注意事項:
(1)旋風分離器凈化氣體量應與實際需要處理的含塵氣體量一致。選擇除塵器直徑是應盡量小些。如果要求通過的風量較大,可采用若干個小直徑的旋風除塵器并聯為宜;如氣量與多管旋風除塵器相符,以選多管除塵器為宜。
(2)旋風除塵器入口風速要保持18-23m/s,低于18m/s時,其除塵效率下降;高于23m/s時,除塵效率提高不明顯,但阻力損失增加,耗電量增高很多。
(3)選擇除塵器時,要根據工況考慮阻力損失及結構形式,盡可能使之動力消耗減少,且便于制造維護。
(4)旋風除塵器能捕集到的塵粒應等于或稍小于被處理氣體的微塵濃度。
(5)在低溫情況下處理高溫煙塵容易出現結露凝水現象,要注意保溫,避免水分在除塵器內凝結。假如:粉塵不吸收水分。露點為30~50℃時,除塵器的溫度應高出30℃左右;假如粉塵吸水性較強、露點為20~50℃時,除塵器的溫度應高出露點溫度40~50℃。
(6)旋風除塵器結構的密閉要好,確保不漏風,尤其是負壓操作,更應該注意卸料鎖風裝置的可靠性。
(7)易燃易爆粉塵(如煤粉)應設有防爆裝置。防爆裝置的通常做法是在入口管道上加個安全防爆閥門。
(8)當粉塵粘性較小時,允許含塵質量濃度與旋風筒直徑有關,即直徑越大其允許含塵質量濃度也越大。
旋風式除塵器一定要注意防止出現漏風,因為這會影響到除塵的效果。用戶在使用的時候,應該注意容易漏風的幾個部位,比如進出口連接法蘭處、除塵器本體和卸灰裝置。就拿連接法蘭處的漏風來說,螺栓沒有擰緊的情況下,或是墊片厚度不一樣等都可能會導致漏風出現。
旋風式除塵器的排塵口、進排氣的管道較容易積灰。周圍環境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不要將大塊物料,或是雜物等堆放在排塵口。另外當灰斗內灰塵堆積過多的時候,也需要及時將灰塵排放出去。
旋風除塵器的優缺點:
優點:
1設備結構簡單、造價低。
2沒有傳機構及運動部件,維護、修理方便。
3可用于高溫含塵煙氣的凈化,用一般碳鋼制造的除塵器可工作在350度,內壁襯以耐火材料的除塵器可工作在500度。
4可承受內、外壓力。
5可干法清灰,可用于回收有價值的粉塵。
6旋風銅除塵器敷設耐磨、耐腐蝕內襯后,可用以凈化含高腐蝕性粉塵的煙氣。
缺點:
1卸灰閥如果漏損會嚴重影響除塵效率。
2磨損嚴重,特別是處理高濃度或磨損性大的粉塵時,入口處和錐體部位都容易磨壞。
3旋風筒除塵效率不高,單獨使用有時滿足不了含塵氣體排放濃度的要求。
總體來說,旋風筒除塵器的結構簡單,造價很便宜,雖然效率不高,由于維護管理等工作量很少,所以才被很多中小型企業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