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Z-1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魯盛環保WSZ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包括調節池、與調節池連通的一體化設備、若干連接梯井和閥門箱,所述連接梯井均連通地表和調節池,所述閥門箱內設有控制調節池與一體化設備之間的通斷和一體化設備內部通斷的若干閥門,所述閥門箱通過固定架固定于連接梯井的內壁。
固定架插接于連接梯井的內壁。
閥門的外周設有防護網,所述防護網還設置有一控制口。
防護網的表面均附有吸水層。
連接梯井呈螺旋狀設置。
連接梯井的內壁固定有若干爬桿組,每個所述爬桿組包括兩個分別供雙手把持的爬桿。
爬桿組沿連接梯井的螺旋方向分布。
每個所述爬桿的橫截面呈正方形設置。
每個所述爬桿表面設有若干凹槽。
WSZ-1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污水預處理系統
①化工廢水調節池調節/事故池
設置調節池是為了對污水進行均質、均量的調節。功能一:在前期工業園區污水量較少的情況下,調節池調節水量的作用較為明顯。功能二:均質調節,即事故調節,在池內安裝立式渦輪攪拌器,以保證混合效果和系統的正常運轉。功能三:當其中一個系列的生化池等放空時,放空水直接排入調節/事故池。
按設計規模10.5×104m3/d設計,同時兼顧承接單格生化池放空的污水,該池有效容積18000m3。共1座,分兩組。半地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每組平面尺寸80m×20m,有效水深5.65m。每組池設置4臺立式渦流攪拌器,形成三維立體的攪拌效果,*,避免雜物沉積板結。為滿足水力高程要求,同時考慮該池放空,調節池出水采用二次泵提升后壓力出流。
②初沉池
設計規模為10.5×104m3/d,共三座。單座直徑25m,周邊水深5.55m。采用中心進水及投藥、周邊出水的池型。配有帶混合攪拌功能的中心傳動刮泥機。
③水解池
設計規模為10.5×104m3/d,停留時間7.3h。共三組。每組設1座池,分4系列,可獨立運行。半地下鋼筋混凝土結構。水解池采用上向流,每系列設計2格,為串聯二級。第一級單格平面尺寸為9.6m×19.6m,水深7.2m。在距離池底約1/3水深處設有3m高的軟性立體毛刺填料,體積4392m3。
進水端設有污泥回流,池內設置立式渦輪攪拌器,一方面使泥水混合均勻,另一方面也使混合物在填料層上下形成環流,增加污水與微生物的接觸,提高傳質效率,強化廢水處理效果。第二級單格平面尺寸為9.6m×20.4m,水深7m。采用上向流。在距離池底約1/2水深處設有2m高的同質填料,以形成濃度較高的污泥層,并保證懸浮污泥層穩定,填料體積3600m3。
優點:
a以生物膜替代高分子濾膜。膜價格降低了90%,膜壽命延長了三倍,*消除了膜污染,具有與高分 子濾膜相同的作用及效果。
b系統采用整體式載體。微生物負載量是常規MBR的3-5倍,可達20-50g/L.微生物SRT長達20 天以上。水力停留時間僅3-6小時,容積負荷大,處理效果好。
c改變MBR*混合式的運行方式為推流式運行。在載體孔道表面有好氧菌,孔道內部為厭氧菌。有 機物降解程度高,可生化性好。在載體水流運動方向形成從細菌,真菌,原生動物,后生動物進成的完整 生物鏈可做到深度硝化降解。因而出水水質好具有除NH3-N功能,同時系統基本不排泥。
d由于不存在膜污染的問題,因而曝氣量較MBR減少60%,氣水比可控制在8∶1-12∶1之間。
e可依靠重力出水,不需要負壓抽真空出水。
f系統運行容易簡單,可實現自動控制。
g由于采用了生產廠內培養微生物,現場系統啟動可在5天內完成,而傳統的MBR需時20天左右, 節約了現場調試時間。
工藝特點
能有效的將滲濾液實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對污染物的處理目標就是使其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本工藝采用生化處理和物化處理相結合的方法,利用綜合處理法(生物法+膜法)能比較*的降解污染物的特點,使污染物數量減少、危害程度降低。
能抵抗一定的沖擊負荷
垃圾滲濾液的特點就是其水質、水量等容易發生較大的變化。特別是水質的變化,這直接決定著工藝的可行性。本工藝在設計時充分考慮這些變化,采用各種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應對這些沖擊,保證系統的可靠穩定運行。
運行成本低
因為垃圾滲濾液的有機物含量較高,且成分復雜,因此其處理成本較高。本工藝考慮到前期的投資及后期的運營成本,采用低能耗、低費用的處理技術。
占地面積小
工藝中盡可能采用高效的處理工藝,提高負荷率。同時部分處理單元采用半地上式,盡可能減小占地面積。例如,工藝中采用效率比較高的TMBR工藝。
二次污染少
整個工藝產生的污泥經收集后濃縮板框壓濾脫水,泥餅運至填埋場,不產生二次污染。對設施和設備的臭氣散發采取一定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