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zhèn)污水地埋式一體化處理設備廠家
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工藝說明
一次沉淀
調節(jié)池出水自流進入初沉池。
初沉池用于沉淀格柵未能截留的大部分較小的懸浮物在初沉池中沉淀形成污泥,達到與污水分離的目的。根據(jù)水質情況,懸浮物主要是未經(jīng)格柵過濾掉的可沉淀顆粒狀物質,比重一般都大于1的,在沉淀階段選用豎流式沉淀池,較適用于該類顆粒狀物質的沉淀,并可起到有效的作用。
對于懸浮物的去除也可選用溶氣氣浮,溶氣氣浮主要適用于比重接近于1處于懸浮狀的物質,使用溶氣帶起懸浮物浮上液面,利用刮渣設備進行刮除,根據(jù)水質情況,選用氣浮對污水中顆粒物的去除較差,該方案設計不予采用。
初沉池至少每天排泥2次,視具體情況增加排泥次數(shù)。保證初沉池沒有大量污泥隨水流入集水池,保證后續(xù)工藝的安全運行。
城鎮(zhèn)污水地埋式一體化處理設備廠家
水解酸化
初沉池出水自流進入集水池
集水池用于收集初沉池出水。
集水池內污水經(jīng)提升泵提升進入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生物處理工藝出現(xiàn)于20世紀80年代。這種工藝摒棄了厭氧消化過程中對環(huán)境條件要求嚴格,且降解速度較慢的甲烷發(fā)酵階段,將系統(tǒng)控制在缺氧狀態(tài)下的水解酸化階段。原理是通過水解菌、產酸菌釋放的酶促使水中難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質發(fā)生生物催化反應,具體表現(xiàn)為斷鏈和水溶。微生物則利用水溶性底物完成胞內生化反應,同時排出各種有機酸。
因此水解酸化過程廢水中易降解有機物質減少較少,而一些難降解大分子物質被轉化為易于降解的小分子物質(如:有機酸)。從而使廢水的可生化性和降解速度大幅度提高。因此,后續(xù)的厭氧生物處理可在較短的水力停留時間內達到較高的COD去除率。同時,水解反應也能降低一部分COD(約10%~20%)。
B、格柵
格柵,格柵安裝在廢水渠道、集水井的進口處,用于攔截較大的懸浮物或漂浮物,防止堵塞水泵機組及管道閥門。同時,還可以減輕后續(xù)構筑物的處理負荷。格柵分為人工格柵和機械格柵兩種。一般污水中大顆粒物較少,或者水量較少的多常用人工格柵,對于水量較大的污水處理設施可以根據(jù)情況采用機械格柵。
C、調節(jié)池
對水量和水質的調節(jié),調節(jié)污水pH值、水溫,有預曝氣作用,還可用作事故排水。調節(jié)池有均質調節(jié)池和均量調節(jié)池兩種,對于生活污水來說調節(jié)池既起到均質調節(jié)的作用,又起到均量調節(jié)的作用。一般設計停留時間為4-24小時,常做成土建鋼混結構,也做成磚混、碳鋼或玻璃鋼結構。
2、生化處理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于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膜法工藝,其特點是在池內設置填料,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并使池體內污水處于流動狀態(tài),以保證污水與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觸,避免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存在污水與填料接觸不均的缺陷。
該法中微生物所需氧由鼓風曝氣供給,生物膜生長至一定厚度后,填料壁的微生物會因缺氧而進行厭氧代謝,產生的氣體及曝氣形成的沖刷作用會造成生物膜的脫落,并促進新生物膜的生長,此時,脫落的生物膜將隨出水流出池外。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具有活性污泥法特點的生物膜法,兼有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優(yōu)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