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肥料對現代農業發展功不可沒,但長期大量使用化肥也產生了土壤板結、生態破壞的許多負面影響。特別是氮、磷化肥的大量使用,已使得隨農田地表徑流和土壤滲漏迀移到水體中氮、磷的數量日益增加,從而成為湖河水庫營養化日趨嚴重的重要原因。此外,河湖水體中的硝酸鹽濃度也急劇增高,從而影響到飲水的質量。這一問題已引起國內外的重視,我國已出臺對化肥征稅的相關政策,從管理層面引導改變農業用肥狀況。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綠色食品和生態農業的發展,人們開始考慮漸漸減少化肥的使用,增加有機肥和生物肥料的使用量。
現有的堆肥技術主要有條垛式、槽式以及反應器式三種,其中反應器式是使物料在部分或全部封閉的容器內 ,控制通風和水分條件 ,進行高溫好氧發酵,高溫好氧密閉發酵設備使物料進行生物降解和轉化,具有操作方便、處理效率高、占地面積小、適應范圍廣等優點,相對于條垛式、槽式堆肥技術 ,高溫好氧密閉發酵設備具有占地面積小 ,空間限制少;能夠進行很好的過程控制(水、氣、溫度) ,從而得到高質量的堆肥產品;堆肥系統不會受氣候條件的影響;能夠對廢氣進行統一的收集處理 ,防止環境的二次污染 ,同時解決了臭味問題,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好氧堆肥是在有氧條件下,好氧細菌對廢物進行吸收、氧化、分解。微生物通過自身的生命活動,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機物氧化成簡單的無機物,同時釋放出可供微生物生長活動所需的能量,而另一部分有機物則被合成新的細胞質,使微生物不斷生長繁忙殖,產生出更多的生物體的過程。在有機物生化降解的同時,伴有熱量產生,因堆肥工藝中該熱能不會全部散發到環境中,就必然造成堆肥物料的溫度升高,這樣就會使一些不耐高溫的微生物死亡,耐高溫的細菌快速繁殖。生態動力學表明,好氧分解中發揮主要作用的是菌體碩大、性能活潑的嗜熱細菌群。該菌群在大量氧分子存在下將有機物氧化分解,同時釋放出大量的能量。據此好氧堆肥過程應伴隨著兩次升溫,將其分成三個階段:起始階段、高溫階段和熟化階段。堆肥過程的影響因素包括:生物揮發性固體、通風供氧、水分、溫度、碳氮比等。通常要經過物料預處理、一次發酵、二次發酵和后處理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