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成套設備
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是以A2/O生化工藝為主,集生物降解污水沉降、氧化消毒等工藝于一體的生活污水及類似生活污水的工業廢水,設備結構緊湊、占地少,全部設置于地下,運行經濟,抗沖擊濃度能力強,處理效率高,管理維修方便。
在設備正常運行中,回轉鼓風機提供氣起壓,氣壓與水壓由壓差,所需液體翻轉至氣體盒子,盒子連接管道有坡度,而是氣體的液體回流至所需的工藝流程單元;沉淀池污泥回流至好氧池,好氧池回流至預脫硝池脫硝,可有效地對污水效率高,效果好,有利于使污水更好的達標,提高水處理能力,為用戶帶來巨大經濟效益,通過操作屏的設置,操作簡單,智能化程度高,有利于更好的實現設備的一體化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實現了一體化工作的特點。更好地降低成本,增加污泥利用率,減少污泥外排量不足之處。
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成套設備污水處理的工藝技術
1活性污泥法
當前污水處理廠流行的工藝有:AB法、SBR法、氧化溝法、普通曝氣法、A/A/O法、A/O法等,這幾種工藝都是從活性污泥法派生出來的,且各有其自身的特點。
1.1AB法(Adsorption-Biooxidation)
該工藝對曝氣池按高、低負荷分為二級供氧。*負荷高,曝氣時間短,產生污泥量大,污泥負荷2.5kgBOD/(kgMLSS/d)以上,池容積負荷在6kgBOD/(m3/d)以上;B級負荷低,污泥齡較長。*和B級亦可分期建設,*與B級間設中間沉淀池。兩級池子的F/M(污染物量與微生物量之比)不同,形成不同的微生物群體。AB法盡管有節能的優點,但不適合低濃度水質,在污水處理廠有一定的限制。
1.2SBR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
此法進水、曝氣、沉淀、出水在同一座池子中完成,常由3~4個池子構成一組,輪流運轉,一池一池地間歇運行,故稱序批式活性污泥法。這種一體化工藝的特點是工藝簡單,由于只有一個反應池,不需二沉池、回流污泥及相關的設備,一般情況下不設調節池,多數情況下可省去初沉池,故節省了占地和投資,耐沖擊負荷且運行方式靈活,可以從時間上安排曝氣、缺氧和厭氧的不同狀態,實現除磷脫氮的目的,是污水處理廠常見的方式。
1.3A/A/O法(Anaerobic-Anoxic-Oxic)
城市污水處理對出水有去除氮和磷的要求,此種由厭氧-缺氧-好氧組成的工藝,利用了生物處理法進行脫氮除磷,可獲得優質的出水,是一種深度二級處理工藝。A/A/O法的可同步除磷脫氮機制由2部分組成:
1)除磷:污水中的磷在厭氧狀態下(DO<0.3mg/L),釋放出聚磷菌,在好氧狀況下又將其更多地吸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統;2)脫氮:缺氧階段要控制DO<0.7mg/L,由于兼氧脫氮菌的作用,利用水中BOD作為氫供給體(有機碳源),將來自好氧池混合液中的硝酸鹽及亞硝酸鹽還原成氮氣逸入大氣,達到脫氮的目的。
1.4普通曝氣法及其變型工藝
普通曝氣法出現得早,其實際污水處理效果好,可處理大的污水量,對于大工廠或者大型污水處理廠可集中建設污泥消化池,所產生的沼氣可作能源利用。傳統普曝法的不足之處是只能作為常規二級處理,不具備脫氮除磷功能。近幾年,在工程實踐中,通過降低普通曝氣池的容積負荷,可以達到脫氮的目的;在普通曝氣池前設置厭氧區,可以除磷,亦可用化學法除磷。采用普通曝氣法去除BOD5,在池型上有多種形式,如氧化溝,工程上稱為普通曝氣法的變型工藝,亦可統稱為普通曝氣法。
污水處理工藝
污水通過排污水管被排送至格柵內,經過格柵的過濾后,進入調節池內;當調節池液位達到液位浮球設置的高液位時提升泵自動啟動,將污水送至厭氧池內,當液位下降到液位浮球設置的低液位時提升泵自動停止;當污水經提升泵送至厭氧池內,厭氧微生物以彈性填料為載體,進行厭氧生物降解;污水經厭氧池溢流口流入到接觸氧化池內,污水中大部分有機物在此得到降解和凈化;降解和凈化后的污水與污泥混合液經接觸氧化池溢流口流入到沉淀池內,經沉淀池沉淀后,達標的污水通過排水管被排送到河道內,污泥一部分通過回流泵排至接觸氧化池內,另一部分通過排泥泵排至污泥池內;當污泥池內濃縮滿污泥時,可以借助外界設備通過污泥池人孔將污泥排出。
具體操作步驟為:
步驟一:污水經過進水管進入初濾調節池,首先在引流座的引流下,污水依次經過水平的初濾板完成初步過濾,大雜質過濾在初濾板上方,經過一端時間的使用,通過兩端的氣壓缸收縮,初濾板在轉軸的支撐下向下轉動直至與折疊導板接觸,此時大雜質在傾斜的初濾板上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著初濾板落入折疊導板一側通過排雜口收集,排雜完畢,兩端的氣壓缸伸長,初濾板回復至水平狀態,然后在初濾調節池對污水的水量和水質進行調節,調節污水pH值、水溫以及曝氣;
步驟二:通過第水泵將初濾調節池抽入到厭氧池中,往厭氧池中加入厭氧菌,利用厭氧菌使有機物發生水解、酸化和甲烷化,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同時溫控循環箱的儲水槽內的加熱電阻工作對內部水進行加熱,然后通過熱泵工作往內層的換熱管注入循環熱水,通過換熱管和內層的換熱對厭氧池的污水進行溫度調節,當換熱管內熱水溫度降低時重新回到儲水槽內進行加熱利用;
步驟三:厭氧處理后的污水經過循環口進入膜生物反應池,通過膜生物反應器在自吸泵的作用下對膜生物反應池內的有機污染物降解和對泥水進行分離,抽取獲得中水排放到中水池,鼓風機鼓入空氣,污水中的泥土等雜質落入膜生物反應池底部的旋轉頂座上,通過伺服電機帶動旋轉頂座逆時針轉動,泥土等雜質轉動的同時被擋座阻擋,泥泵工作通過吸嘴對擋座阻擋的泥土等雜質輸送到污泥池,同時第二水泵將膜生物反應池底部的未處理*的污水重新輸送到厭氧池,循環重復處理。
有益效果:
1、膜生物反應池內污水經過膜生物反應器完成處理,中水排放到中水池,其中通過第二水泵將膜生物反應池底部的未處理*的污水重新輸送到厭氧池,經過二次厭氧處理后從循環口進入膜生物反應池,完成污水的循環重復處理,保證污水處理的高效率以及排放的高標準;
2、污水經過進水管進入初濾調節池,首先在引流座的引流下,污水依次經過水平的初濾板完成初步過濾,大雜質過濾在初濾板上方,經過一端時間的使用,通過兩端的氣壓缸收縮,初濾板在轉軸的支撐下向下轉動直至與折疊導板接觸,此時大雜質在傾斜的初濾板上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著初濾板落入折疊導板一側通過排雜口收集,排雜完畢,兩端的氣壓缸伸長,初濾板回復至水平狀態,能夠對污水進行初步過濾去除大雜質,同時能夠定時對過濾出的大雜質進行清理,便于后續污水處理的便捷和高效,避免出現堵塞管道的現象;
3、溫控循環箱的儲水槽內的加熱電阻工作對內部水進行加熱,然后通過熱泵工作往內層的換熱管注入循環熱水,通過換熱管和內層的換熱對厭氧池的污水進行溫度調節,當換熱管內熱水溫度降低時重新回到儲水槽內進行加熱利用,始終保持厭氧池內污水溫度維持在厭氧菌存活溫度,保證了厭氧菌對污水的處理效率;
4、污水中的泥土等雜質落入膜生物反應池底部的旋轉頂座上,通過伺服電機帶動旋轉頂座逆時針轉動,泥土等雜質轉動的同時被擋座阻擋,泥泵工作通過吸嘴對擋座阻擋的泥土等雜質輸送到污泥池,便于膜生物反應池底部的泥土等雜質進行堆積然后輸送,大大提高了泥土等雜質的輸送和清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