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污水地埋式一體化A2O+MBR處理工藝
1、格柵池:負責攔截污水中的漂浮狀態的雜貨物,確保后續處理設備正常運行。
2、調節池:用以調節水質水量,一般調節池容積是每小時處理量的6-10倍,用提升泵提至缺氧池。
3、缺氧池:缺氧池為脫氮處理而設置,經過格柵分離后的污水經調節池中的污水提升泵泵入缺氧池與池中的回流硝化液相混合,缺氧池中放置填料作為反硝化細菌的載體,對氮、磷、硫化物去除效果好,停留時間為2小時與前續工藝中的污泥池相結合形成A/O法處理工藝,從而達到脫磷、脫氮的目的。
4、生物接觸氧化池:共分兩級,總生化時間6小時,生化池采用中心廊道微孔爆氣,污水在生化池內不斷循環,充分地與填料上的生物相接觸,達到有機物迅速降解作用。
5、二沉池:生化后的污水進入二沉池,二沉池設計表面負荷0.9-1.2M3/M2.h二沉水槽為升降式可調液位,齒形集水槽,其槽集水均勻出水效果較好,二沉池的污泥氣提至污泥池。
6、污泥池:經格柵攔截的污物和二沉池污泥均進入污泥池,污泥池內設有污泥消化系統,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調節池。
7、風機與配電柜均設置在設備房內,一般設備機房內設風機兩臺交替運行,當一臺風機發生故障時,另一臺能自行啟動設備可連續運行;當污水斷流時,風機能自動歇運行,以保護生物的正常生長。
農村污水地埋式一體化A2O+MBR處理工藝特點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及其技術特點
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是指將污水處理設施中的主體構筑物埋在地下或半地下的污水處理技術。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主要由以下特點:
1. 占用空間少。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站)設計中,考慮到地下空間和投資的限制,構筑物設計都比較緊湊技術上也盡量采用占地面積小的處理工藝。地下污水廠不需要考慮綠化帶及隔離帶等要求,故占地面積較小。如日本神奈川縣葉山鎮地下污水處理廠占地面積僅是地上污水處理廠占地面積的1/3.
2.噪音污染小。地下污水處理廠的主要處理設備均位于地下,許多機械的震動和噪聲對地面建筑和居民基本沒有影響,有效地防止了噪聲對周圍居民工作生活的影響。
3.臭味污染小。由于處于地下全封閉管理,地下污水處理廠可以對產生的臭氣進行全面處理,對環境和周邊居民生活不產生任何影響。英國的伊斯特本新奇地下污水處理廠雖然位于繁華的街道與海灘之間,但未對本區自然景觀及居民生活產生任何不利影響。
4.節省土地資源。地下污水處理廠由于只有部分輔助構筑物建在地面上,占用土地資源很少,節省了城市開闊空間,不會使周邊土地貶值,對于周邊土地開發沒有不利影響,對于*的城市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地下污水處理廠上部價值也很高,可以用于綠化、公園等公益事業,也可用于商業開發。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地下污水處理廠僅僅辦公室,職工活動中心部分車間及能量生產占位于地面,節省下來的用地規劃了一處居民區,修建了一座8層住宅,總建筑面積達到15萬m2,可容納3500人居住。
5.溫度較恒定。地下污水處理廠由于處于地下,除受進水水質的影響外,今本上不受外部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地下常年溫差相較于地面溫差要小,有利于各種生物處理工藝的運行。
6.環境適應能力強。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可以用在各種不同環境中,在地理氣候差異較大的中國南北都能適用,環境適應性強,且設備損耗較于地面污水處理設備小,經久耐用,有著良好的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
安裝:
(1)根據安裝圖就位,吊裝時檢查進出口方向是否正確,罐體的位置、方向不能放錯,互相間距必須準確。
(2)產品吊裝就位后,要測定水平度,如不平應進行調整,使之水平。
(3)吊裝就位后連接好管道,在設備內注入清水,檢查各管道有無滲漏。
(4)把電控箱控制線與曝氣機、水泵接通,電控箱與電源接通,接線時注意電機、風機的轉向,必須與所指方向相同。
(5)在回填土完成后,安裝地面加藥及消毒設備、電控柜。
(6)在設備安裝完成后,必須先接通地埋設備所在地面電器設備和加藥設備等配套的自來水管和電線。
回填土:
(1)回填土前,產品內灌水至1/2水位,再進行回填,不允許回填污泥,以防產品上浮,回填土執行無水回填土要求。
(2)在回填土時,產品底部兩側必須用人工塞實。填到30-50cm以上時,每30cm必須夯實一次,直至與產品頂部相平。
(3)產品頂部以上回填土必須密實,如產品設在道路地段,在地面末處理前,不允許有車輛進行碾軋;
(4)回填時回填土的質量必須符合回填土驗收規范,不允許用建筑垃圾為回填土使用,土中的尖角、石塊及硬雜物必須剔出,回填時,必須均勻回填,切忌局部猛力沖擊。
(5)回填土達到施工規范要求后砌筑進口連接井(距池體0.8-1m左右),井底墊層必須夯實后澆筑混凝土底板,井中作流槽,并嚴格執行工程設計標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