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Z-A-F-10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魯盛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可方便調節各個反應池的使用時間,達到智能化使用效果,同時具有自主檢測加工過濾的使用效果,使廢水中的懸浮物質,膠體物質、微生物菌群與已凈化的水*分離,有效的取代了傳統工藝中的處理設備,使出水水質更加穩定優質。
摘要
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包括處理池主體,處理池主體包括依次相通的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還設有與沉淀池相通的清水池和污泥池,缺氧池和好氧池中均設有曝氣裝置,還設有連接厭氧池和沉淀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的水循環系統,此高效節能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生活污水從進水口進入厭氧池后,在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中依次凈化,終的獲得清水,曝氣裝置能提高微生物降解的效率,水循環裝置則對污水多次循環降解,整個工藝流程比較簡單,只需較少的能耗。此實用新型用于污水凈化領域。
WSZ-A-F-10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優點
與活性污泥法和固定填料生物膜法相比,MBBR既具有活性污泥法的高效性和運轉靈活性,又具有傳統生物膜法耐沖擊負荷、泥齡長、剩余污泥少的特點。
(1)填料特點
填料多為聚乙烯、聚丙烯及其改性材料、聚氨酯泡沫體等制成的,比重接近于水,以圓柱狀和球狀為主,易于掛膜,不結團、不堵塞、脫膜容易。
(2)良好的脫氮能力
填料上形成好養、缺氧和厭氧環境,硝化和反硝化反應能夠在一個反應器內發生,對氨氮的去除具有良好的效果。
(3)去除有機物效果好
反應器內污泥濃度較高,一般污泥濃度為普通活性污泥法的5~10倍,可高達30~40g/L。提高了對有機物的處理效率,同時耐沖擊負荷能力強。
(4)易于維護管理
曝氣池內無需設置填料支架,對填料以及池底的曝氣裝置的維護方便,同時能夠節省投資及占地面積。
工藝流程
匯集后的生活污水經過一道格柵,去除水中較大的懸浮物、漂浮物和帶狀物,自流進入調節池,設置調節池的目的是調節污水的水量和水質,為防止懸浮物在調節池內沉淀,在調節池底布有穿孔曝氣管,采用間隙曝氣。調節池出水由提升泵進入*生化池(缺氧池)和O級生化池(好氧池)進行生化處理。本工程污水中有機成份較高,BOD5/CODcr=0.5,可生化性很好,因此采用生物處理方法大幅度降低污水中有機物含量是經濟的。由于污水中氨氮及有機物含量較高,特別是有機氮,在生物降解有機物時,有機氮會以氨氮形式表現出來,氨氮也是一個重要的污染控制指標,因此污水處理采用缺氧好氧A/O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即生化池需分為*池和O級池兩部分。在*池內,由于污水中有機物濃度較高,微生物處于缺氧狀態,此時微生物為兼性微生物,它們將污水中有機氮轉化為氨氮,同時利用有機碳源作為電子供體,將NO2--N、NO3--N轉化為N2,而且還利用部分有機碳源和氨氮合成新的細胞物質。所以*池不僅具有一定的有機物去除功能,減輕后續O級生化池的有機負荷,以利于硝化作用進行,而且依靠污水中的高濃度有機物,完成反硝化作用,終消除氮的富營養化污染。經過*池的生化作用,污水中仍有一定量的有機物和較高的氮氨存在,為使有機物進一步氧化分解,同時在碳化作用趨于*的情況下,硝化作用能順利進行,特設置O級生化池,O級生化池的處理依靠自養型細菌(硝化菌)完成,它們利用有機物分解產生的無機碳源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為營養源,將污水中的氨氮轉化為NO2--N、NO3--N。在*和O級生化池中均安裝有填料,整個生化處理過程依賴于附著在填料上的多種微生物來完成的。在*池內溶解氧控制在0.5mg/l左右;在O級生化池內溶解氧控制在2mg/l以上。O級池出水一部分回流至調節池進行內循環,以達到反硝化的目的,另一部分進入沉淀池進行沉淀,進行固液分離。分離后的出水進入消毒池,消毒處理后的出水達標排放。
選擇思路
根據上述進出水水量和水質的情況,我方考慮污水處理工藝的選擇必須依照如下思路:
1、總體思路采用成熟可靠的A/O(生物接觸氧化)法為處理工藝,同時輔以格柵攔截、沉淀池澄清、消毒劑消毒等物化處理手段;
2、首先通過格柵攔截,對污水進行預處理,目的是初步降低無機顆粒物質的含量,提高污水的同一性和可生化性;接著通過缺氧好氧A/O(生物接觸氧化)法,利用生物膜的作用使有機污染物首先轉化為氨氮,同時通過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過程既去除有機物又去除了氨氮。生化池配以新型的高密型彈性立體填料,該填料具有負荷高、施工簡易、體積小、運行穩定可靠、管理方便、維修更換方便等優點;生化池的出水進入沉淀池進行固液分離,沉淀池具有固液分離效果好、投資省、沖擊負荷和溫度變化適應能力強、施工簡易等特點;沉淀池出水進入消毒池進行消毒處理,能確保污水經處理后各項指標全面達標。
3、工藝流程簡捷、工程造價低、運行經濟、便于管理。
各處理單元的運行管理
01 格柵間
1、過柵流速的控制
合理控制過格柵流速,使格柵能夠大限度地發揮攔截作用,保持髙的攔污效率。一般來講,污水過柵越緩慢,攔污效果越好,但當緩慢至砂在柵前渠道及格柵下沉積時,過水斷面會縮小,反而使流速變大。污水在柵前渠道流速一般應控制在0.4~0.8m/s,過柵流速應控制在0. 6~1.0m/s。具體控制指標,視處理廠調試運營后根據來水污物組成、含砂量等實際情況確定。根據多年來的運營經驗,有的污水處理廠污水中含有大粒徑砂粒較多,即使控制在0.4m/s,仍有砂在格柵前的渠道內沉積,,多數城市污水中砂粒徑在0.1mm左右,即使格柵前渠道內流速控制在0.3m/s,也不會產生積砂現象。一些處理廠來水中絕大部分污物的尺寸比格柵柵距大得多,此時過柵流速達到1.2m/s也能保證好的攔污效果。運行人員將根據運轉實踐中摸索出本廠佳的過柵流速控制范圍。
污水流量從廠內設置的超聲波流量計液位計抄報,水深由液位計測取。
2、柵渣的清除
及時清除柵渣,保證過柵流速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清污次數太少,柵液將在格柵上長時間附著,使過柵斷面減少,造成過柵流速增大,攔污效率下降。格柵若不及時清污,導致阻力增大,會造成流量在每臺格柵上分配不均勻,同樣降低攔污效率。因此,操作人員應將每一臺格柵上的柵渣及時清除。值班人員都應經常到現場巡檢,觀察格柵上柵渣的累積情況,并估計柵前后液位差是否超過大值,做到及時清污。超負荷運轉的格柵間,尤應加強巡檢。值班人員注意摸索總結這些規律,以提髙工作效率。
3、定期檢査渠道的沉砂
格柵前后渠道內積砂與流速有關外,還與渠進底部流水面的坡度和粗糙度等因索有關系,應定期檢查渠道內的積砂情況,及時清砂并排除積砂原因。
4、格柵除污機的維護管理
格柵除污機易發生故障,巡查時應注意有無異常聲音,柵耙是否卡塞,柵條是否變形,并應定期加油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