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社區污水處理設備廠家
評價活性污泥,除對活性污泥微生物組成的生物相進行觀察外,還使用以下指標。
(1)混合液懸浮固體(MLSS)
混合液懸浮固體是指曝氣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懸浮固體數量,單位為mg/L,也稱混合液污泥濃度,它是計量曝氣池中活性污泥數量多少的指標,活性污泥法中,MLSS一般為2-4g/L。
(2)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MLVSS)
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是指混合液懸浮固體中有機物的重量,單位mg/L,在一般情況下,MLVSS/MLSS的比值較固定,對于生活污水,常在0.75左右,對于工業廢水,其比值視水質不同而異。
環境因素的影響
(1)溶解氧
活性污泥法是需氧的好氧過程,對于傳統活性污泥法,氧的大需要出現在污水與污泥開始混合的曝氣池首端,常供氧不足,供氧不足會出現厭氧狀態,妨礙正常的代謝過程,滋長絲狀菌。供氧多少一般用混合液溶解氧的濃度控制。由于活性污泥絮凝體的大小不同,所需要的小溶解氧濃度也就不一樣,絮凝體越小,與污水的接觸面積越大,也越宜于對氧的攝取,所需要的溶解氧濃度就小;反之絮凝體大,則所需的溶解氧濃度就大,為了使沉淀分離性能良好,較大的絮凝體是所期望的,因此,溶解氧濃度以2mg/L左右為宜。
(2)營養物
在活性污泥系統里,微生物的代謝需要一定比例的營養物,除以BOD表示的碳源外,還需要氮、磷和其他微量元素,生活污水含有微生物所需要的各種元素,但某些工業廢水卻缺乏一些關鍵的元素——氮、磷等。對氮、磷的需要量應滿足以下比例,即BOD:N:P=100:5:1。
(3)PH值
對于好氧生物處理,PH值一般以6.5-9.0為宜,PH值低于6.5,真菌即開始與細菌競爭,降低到4.5時,真菌則將*占優勢,嚴重影響沉淀分離;PH值超過9.0時,代謝速度受到障礙。
對于活性污泥法,其PH值是指混合液而言,對于堿性廢水,生化反應可以起緩沖作用;對于以有機酸為主的酸性廢水,生化反應也可起緩沖作用,而且如果在馴化過程中將PH值因素考慮進去,活性污泥也可以逐漸適應,對于出現沖擊負荷,PH值急變時,則將給活性污泥以嚴重打擊,凈化效果將急劇惡化。在這種情況下,*混合活性污泥法,則有較大的*性,為了使污水處理裝置穩定運行,應避免PH值急變沖擊,酸堿廢水在進行生化處理前應進行預處理,將PH調節到適宜范圍。
(4)水溫
水溫是影響微生物生長活動的重要因素,城市污水在夏季易于進行生物處理,而在冬季凈化效果則降低,水溫的下降是其主要原因。在微生物酶系統不受變性影響的溫度范圍內,水溫上升就會使微生物活動旺盛,就能夠提高反應速度。此外,水溫上升還有利于混合、攪拌、沉淀等物理過程,但不利于氧的轉移。
對于生化過程,一般認為水溫在20-30℃時效果好,35℃以上和10℃以下凈化效果即行降低。因此,對高溫工業廢水要采取降溫措施,對寒冷地區的污水,則應采取必要的保溫措施。目前對于小型生物處理裝置,一般采取建在室內的措施加以保溫,對于大型污水處理廠,如水溫能維持6-7℃,采取提高污泥濃度和降低污泥負荷率等措施,活性污泥仍能有效地發揮其凈化功能。
(5)有毒物質
對生物處理有毒害作用的物質很多,毒物大致可分為重金屬,H2S等無機物質和氰、酚等有機物質。這些物質對細菌的毒害作用,或是破壞細菌細胞某些必要的生理結構,或是抑制細菌的代謝進程。毒物的毒害作用還與PH值、水溫、溶解氧、有無其他毒物及微生物的數量和是否馴化等有很大關系。
在污水處理構筑物內設置微生物生長聚集的載體(一般稱填料),在充氧的條件下,微生物在填料表面聚附著形成生物膜,經過充氧(充氧裝置由水處理曝氣風機及曝氣器組成)的污水以一定的流速流過填料時,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收分解水中的有機物,使污水得到凈化,同時微生物也得到增殖,生物膜隨之增厚。當生物膜增長到一定厚度時,向生物膜內部擴散的氧受到限制,其表面仍是好氧狀態,而內層則會呈缺氧甚至厭氧狀態,并終導致生物膜的脫落。隨后,填料表面還會繼續生長新的生物膜,周而復始,使生物膜法污水得到凈化。
微生物在填料表面聚附著形成生物膜后,由于生物膜的吸附作用,其表面存在一層薄薄的水層,水層中的有機物已經被生物膜氧化分解,故水層中的有機物濃度濃度比進水要低得多,當廢水從生物膜表面流過時,有機物就會從運動著的廢水中轉移到附著在生物膜表面的水層中去,并進一步被生物膜所吸附,同時,空氣中的氧也經過廢水而進入生物膜水層并向內部轉移。
無錫社區污水處理設備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