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m3/d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濰坊魯盛環保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包括污水存儲池、至少一個污水處理池、總水管和若干個分水管,總水管的一端與污水存儲池連接,另一端形成與分水管數目對應的若干分支,每個分支均與一個分水管連接,分水管鋪設在污水處理池內腔的底面上,分水管上設有若干個出水孔。本實用新型設備采用下部入水,升流式,逐級過濾設計,使整個系統處理能力大為提高,并能夠耐受較大的污染負荷和水力沖擊。該設備可用于污水處理,同時可起到調節氣候,改善生態環境和旅游觀賞作用。
500m3/d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技術路線
預處理 預處理一般包括隔油、酸化、沉淀、氣浮、砂濾、溶劑萃取等,其方法各有優缺點,現在主要應用的是溶劑萃取法。在萃取法中,絡合萃取劑被逐步淘汰,溶劑萃取以其不需要酸堿調和為優勢近開始興起,并逐步占據市場。
預處理要根據不同水質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技術措施。比如神華集團煤炭直接液化項目產生的含酚酸性廢水,H2S、NH3和酚含量高,采用雙塔汽提和異丙基醚萃取,可使H2S、NH3和酚的濃度達到生化處理范圍。
預處理也可將廢水中大分子難降解有機物事先去除或分解,如采用正辛醇和環己烷作為萃取劑對焦化廢水中的難降解有機物進行萃取,廢水可生化性由0.09升到0.29,COD去除率68.81%變為88.63%。
生化處理 生化處理國內外一般采用缺氧、好氧生物法處理(A/O工藝)。但由于煤化工廢水中的多環和雜環類化合物,好氧生物法處理后出水中的COD指標難以穩定達標。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近來出現了一些新的處理方法,如生物炭法(PACT)、生物流化床處理法(PAM)、固定化生物技術、載體流動床生物膜法(CBR)、厭氧生物法,厭氧-好氧生物法等。
生物炭法(PACT)能處理生物難以降解的有毒有害的有機污染物質,對高濃度大分子有機物具有良好的處理效果;生物流化床處理法(PAM)降解效率較懸浮生長活性污泥工藝成倍提高,還具有很強的硝化去除氨氮能力;固定化生物技術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技術,經過馴化的優勢菌種對喹啉、異喹啉、吡啶的降解能力比普通污泥高2~5倍,其對吡啶等物質降解率在90%以上。
深度處理 是針對生化二級出水進行處理,以彌補生化處理的局限性。主要包括混凝沉淀、絮凝沉淀、多介質過濾、活性炭吸附、膜分離,同時要進行高階氧化等保運工藝保證出水水質。
深度處理技術較常用的如電催化氧化處理工藝,其他深度處理技術還有混凝沉淀、過濾、臭氧氧化、活性炭過濾及超濾等。
以碎煤加壓氣化廢水為例,普遍采用生物組合技術,常見的深度處理方式有“臭氧 + BAF”“Fenton+接觸氧化”、LAB等。BAF是當前深度處理的核心工藝,“臭氧+BAF”的工藝組合由于流程合理,以及運行業績良好,越來越受到新建項目的青睞。
高鹽水處理 廢水經雙膜處理后回用到系統,濃鹽水蒸發結晶曬鹽,蒸發結晶是現在煤化工廢水處理工藝研發的主要難點。蒸發器一般可將廢水中的鹽含量提高至20%以上,其排放的鹽鹵水通常被送往蒸發塘進行自然蒸發、結晶, 或送至結晶器, 結晶干燥成固體, 運送堆填區埋放。
COD去除成效
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可以有效去除高鹽有機廢水中的COD。經過相關分析得知,進水中COD波動較大,而經過處理之后,出水COD濃度均可以降低至每升45毫克以下;COD平均濃度僅達到每升42毫克,COD去除率超出了93%。這就表明,對污泥內的有機物,生物接觸氧化工藝的處理,具有運行成效優、流程穩定的特性。氧化處理池可適應高鹽態勢下的體系環境。
通常來看,慣用的生化法,無法高效處理高鹽有機廢水。其原因主要是:生化處理體系降低了污泥活性;絮狀累積污泥慢慢解體,留存的生物難以存續。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可有效降低污水中的鹽濃度,基本可以控制在4.3%以下;平均情形之下的鹽度,也被縮減直至3.7%。這種情形下,COD去除效率可以保持較高的水準。經過長期運轉,生物膜原有的耐鹽特性,也在逐漸遞增,能與高鹽特性的水質契合。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可以有效提高原有的耐受特性。經由接觸氧化處理之后,生物膜并不會凸顯出絮狀分解的傾向。而普通處理得到的活性污泥,常會使測定好的鹽度數值發生改變,鹽度更替造成絮狀漂移。除此以外,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排放的污泥比較少;污泥沉降特性也超出普通處理工藝。這樣做,就化解了沉降中的難題。、
污水處理過程:
污水先經柵格進入調節池,然后 依次經絮凝反應池、平流式沉淀池、水解酸化池、生化反應池,處理 達標后才可排放,處理過程中,各步驟的作用如下:
格柵:攔截污水中粗大懸浮或漂浮狀態污染物,保護后續處理設 施;
調節池:對有機物負荷進行緩沖,防止處理系統的負荷急劇增大; 控制pH值,保證后續物理化學作用階段化學品用量的穩定;平衡水 溫,減少對生化反應過程中溫度變化的沖擊;
絮凝反應池:投加Ca(OH)2藥劑和混凝劑,Ca(OH)2調節廢水的 pH值,為后續生物反應創造適宜的生存環境;混凝劑能夠使水中難以 沉淀的硅粉及膠體顆粒能互相聚合,長大至能自然沉淀的程度;
平流式沉淀池:污水從池的一端流入,水平方向流過池子,從池 的另一端流出;在進口處底部設貯泥斗,收集污水中的沉淀物;其它 部位池底的坡度均傾向貯泥斗;
水解酸化池:池內添加污泥,污泥為微生物載體,含有降解有機 污染物的各種菌類;池內嚴格厭氧,有機污水進入水解酸化池后,厭 氧菌對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降解;
生化反應池:水解酸化池內的污泥在推流器作用下流動,通過主 管路進入生化反應池,生化反應池為設有曝氣裝置的好氧段,好氧菌 對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降解。
污泥為微生物載體,含有降解有機污染物的各種菌類,各種菌類 在降解有機污染物的同時也會自我繁殖,生化反應池內的污泥可以回 收利用,為水解酸化池補充菌類,如圖2所示,生化反應池2'和水解 酸化池1'之間設有主管路3'和污泥回用裝置,污泥回用裝置包括回流 管路4',回流管路4上設有污泥循環泵5',定期的開啟污泥循環泵 5',將污泥泵回水解酸化池1'中重復利用。
水解酸化池1'和生化反應池2'中不同水層中污泥的濃度不同, 使得不同位置菌類的含量不同,對有機物的降解程度也不同。污泥回 用裝置開啟時,將生化反應池2'中的污泥直接泵回水解酸化池1'中, 使得水解酸化池1'中污泥濃度的分布更不均勻,污水通過后,不同位 置的有機物被降解的程度不同,影響了菌類對污水中有機物的降解程 度,進而影響了污水的處理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