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用野外能量收獲技術,解決了*以來大范圍水域(江河湖海養殖業、水產、等)*在線水質監測的供電問題,并可在江河湖海水面上布放、*運行;
(2)依托現有電信 GPRS 無線網絡和 IP 網絡,實現數據的實時收發和遠程控制管理,并上傳信息至主控室;
(3)該系統支持多模通訊(Zigbee、ASK/FSK、GPRS、RS232、WIFI)和認知無線電(Cognitive Radio)技術算法,適用于不同地理區域、不同生態環境;
(4)支持 GPS 衛星定位;
(5)主控室集中管理控制,支持多種顯示終端,支持大容量數據歷史記錄、歷史數據曲線顯示、制圖、制表等功能;
(6)支持遠程操作和管理,可對增氧機進行遠程開關控制和報警功能設置;
(7)采用微生物制劑對水體進行治理,在凈化水質同時重建水體生態系統,且成本低、,可操作性強,綠色。
水質監測設備水質監測方法:
化學法、電化學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離子選擇電極法、離子色譜法、氣相色譜法、等離子體發射光譜(ICP—AES)法等。其中,離子選擇電極法(定性、定量)、化學法(重量法、容量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在國內外水質常規監測中還普遍被采用。
地面水質監測方案制訂
(一)基礎資料收集
1、水體的水文、氣候、地質和地貌資料。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變化;降雨量、蒸發量及歷*的水情;河寬、河深、河床結構及地質狀況等。
2.水體沿岸城市分布、工業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況、城市給排水情況等。
3.水體沿岸水資源現狀及用途。如飲用水源分布和重點水源保護區,水體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計劃等。
4.歷年水質監測資料、水文實測資料、水環境研究成果等。
(二)監測斷面和采樣點的設置
1、監測斷面的布設原則。
2.監測斷面設置。
(1)河流監測斷面設置。
(2)湖泊(水庫)監測斷面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