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清潔作業區空氣凈化要求:
乳制品清潔作業區空氣凈化要求:
乳制品包括液體乳(巴氏殺菌乳、滅菌乳、調制乳、發酵乳);乳粉(全脂乳粉、脫脂乳粉、部分脫脂乳粉、調制乳粉、牛初乳粉);其他乳制品(煉乳、奶油、干酪等)。
車間內應區分清潔作業區、準清潔作業區和一般作業區。
清潔作業區包括液體乳灌裝間、濕法工藝的噴霧干燥塔出粉口區域、干法工藝的配料和混合區域、包材暫存間、裸露待包裝的半成品貯存、充填及內包裝車間、牛初乳粉生產、包裝車間等。
廠房內設置的檢驗室應與生產區域分隔。
更衣室應設在車間入口處,并與洗手消毒室相鄰。進入清潔作業區的更衣順序為換鞋、更一更工服(或不更)、手消毒(或洗手和手消毒)、更清潔工作服、手消毒。更清潔工作服的房間的空氣潔凈度應達到清潔作業區的要求。清潔作業區的入口應設置二次更衣室,進入清潔作業區前設置消毒設施。二次更衣后,需經過互鎖式氣閘室或風淋室進入清潔作業區。
生產企業應根據需要在生產及輔助車間配備空氣調節和凈化系統,使溫度、相對濕度與生產工藝相適應,保證空氣由清潔度要求高的區域流向清潔度要求低的區域,并形成一定的壓力梯度。空氣凈化系統運行情況應按規定進行檢查維護,有運行記錄。
清潔作業區的供風系統應獨立設置,采用初效、中效、高效(亞高效)過濾器三級過濾,保持清潔作業區室內正壓。
對于通過風動管道運輸的原料或產品進入清潔作業區的空氣,需要設計和安裝適當的空氣過濾系統。
普通液體乳,乳粉清潔作業區空氣凈化一般按30萬級設置;發酵乳,干酪生產清潔作業區空氣凈化按10萬級設置
清潔作業區空氣中的菌落總數分別應控制在30CFU/皿以下(按GB/T18204.1中的自然沉降法測定),并提交有資質的檢驗機構出具的空氣潔凈度每年的檢測報告。
清潔作業區內部隔斷、地面應采用符合生產衛生要求的材料制作。
企業制定準清潔作業區的空氣潔凈度控制要求,并定期進行監控。
表5 乳制品生產清潔作業區動態標準控制表
項目 | 內容 | 控制要求 | 檢測方法 | 監控頻次 |
微生物 | 空氣浮游菌(動態) | ≤300cfu/m3 | GB/T 16293 | 1次/周 |
空氣沉降菌(動態) (cfu/Φ90mm) | ≤64cfu/4h | GB/T 16294 | 1次/周 | |
靜態監測 | 監測頻率按照企業生產實際需要進行 | |||
壓差 | 清潔作業區與一般作業區之間 | 通過壓差計測量 | ≥10Pa | 2次/班 |
換氣次數 | 通過測定風速驗證換氣次數 | 通過風速儀測定 | ≥12次/h | 更換高效過濾器時或1次/月 |
溫度 | — | 通過溫度表測定 | 18-26℃a | 2次/班 |
相對濕度 | — | 通過濕度表測定 | ≤70% | 2次/班 |
說明:換氣次數通過風速進行轉換后測定。計算公式為:N=3600SV/A,監測時通過風速計算,其中,N:換氣次數(次/h)、S:風口通風面積(m2)、A:車間容積(m3)、V:測得風口平均風速(m/s)。換氣次數適用于層高小于4.0m的清潔作業區。層高4.0m以上的清潔作業區可適當調整換氣次數,但應確保清潔作業區的潔凈度。 a有特殊要求時,按規定。 1.表中各數值均為平均值,單點值不宜超過平均值的兩倍。 2.動態監測時可使用多個沉降皿連續進行監控,但單個沉降皿的暴露時間需要大于30min,小于4h,按實際時間計算沉降菌。 3.靜態監測控制要求:空氣浮游菌≤150 cfu/m3,空氣沉降菌≤4cfu/30min/φ90mm。 |
相關規范: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GB 14881-2013
《食品生產許可審查通則》2020
GB 50687-2011食品工業潔凈用房建筑技術規范
GB 50073-2013 潔凈廠房設計規范
GB 51110-2015 潔凈廠房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
GB 50019-2015 工業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
GB 50243-2016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 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 50998—2014 乳制品廠設計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