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m3/d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魯盛環保】
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包括格柵井、調節池、氣浮反應器、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羅茨風機、凈水裝置、污泥池、板框壓濾機;所述格柵井通過污水管與調節池的輸入端相連接;所述調節池的輸出端通過污水管與氣浮反應器的輸入端相連接;所述氣浮反應器的輸出端通過污水管與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輸入端相連接;所述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輸出端通過清水管與凈水裝置相連接。該污水處理系統主要用于洗衣廠污水處理及工業污水處理,使處理后的水質能達到回用標準,提高污水回收率,既環保又節約水資源,且該系統出水順利,不易堵塞,自動化程度高。
10m3/d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魯盛環保】
技術方案是:
1.污水處理系統,包括污水處理管線和回水過濾裝置,所述回水過濾裝置,包括殼體和設置在殼體內的濾板,所述殼體內設有過濾腔和使用時處于過濾腔下側的排液腔,所述排液腔與過濾腔由濾板隔開,所述殼體內還設有與過濾腔連通且使用時處于過濾腔水平旁側的沉降腔,濾板具有朝向過濾腔并用于將雜質引導至沉降腔的引導面,引導面上靠近沉降腔的部分低于遠離沉降腔的部分,沉降腔的腔壁開設有用于清理過濾雜質的清理口。該污水處理系統可以在回水過濾裝置處通過濾板將污水中的雜質進行有效的過濾,防止雜質堵塞管線和損壞水表,并且可以將雜質引導至回水過濾裝置的沉降腔內進行收集,再通過清理孔進行清理,方便了工作人員的清理,減少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
2.在方案1的基礎上所述殼體為三通體,包括濾罐和旁通,所述過濾腔和排液腔設置在濾罐內,所述沉降腔設置在旁通內,旁通的開口為清理口。三通體結構簡單,加工技術成熟,成本低。
3.在方案1或2的基礎上,所述濾板底部高于沉降腔底面,使雜質在沉降腔內堆積不易在濾板處發生堵塞。
4.在方案1的基礎上,所述引導面為使用時由上至下從遠離沉降腔向靠近沉降腔的方向傾斜的斜面,方便生產制作。
5.在方案1至4任一項的基礎上,所述清理口處設有蓋板,便于進行清理工作。
填料投放階段
1.填料投加時,觀察是否出現堆積現象,一旦出現堆積停止投放。等第二天繼續觀察再投加。
2.投放填料時,采用間歇式曝氣,夜間可持續曝氣,但是需要減少曝氣量。
3.運行24小時后,連續進水2-3小時,再繼續上述曝氣,運行48小時后,觀察填料上的掛膜情況,并加大進水量延長進水時間,檢查池內溶解氧狀況,好保持在1.5-2.0mg/L左右。運行72小時后,系進水并逐步加到設計要求,根據常規檢查進水出水的水質值班,預計7天左右可到設計水質要求。
生物膜的培養階段
所謂生物膜的培養就是通過一定的手段,使處理系統中產生并積累一定量的微生物、使填料上的生物膜達到一定厚度,其培養方式主要有靜態培養和動態培養。
1.靜態培養
所謂的靜態培養是:為了防止新生微生物隨水流走,盡可能的提供微生物與填料層的接觸時間,為加快生物膜的形成,開始階段為了避免由于廢水營養單一,故每天一次以BOD5;N:P=100:5:1比例投加尿素、二胺、白糖等營養底物。首先將接種污泥(10%生化有效體積)和廢水泵打入生化池內,然后開始曝氣培養。生化池內填料的堆放體積按反應池有效容積35%~40%。靜置4-5h不曝氣,使固著態微生物接種到填料上,然后曝氣1h,再靜置2h,曝氣1h,重復操作,4-5天后,填料表面已全部掛上生物膜,第6天開始連續小水量進水。
2.動態培養
經過6天的悶曝培養,填料表面已經生長了薄薄一層黃褐色生物膜,故改為連續進水,進行動態培養,調整進水量,控制溶解氧在2~4mg/L之間(用溶氧儀測定溶解氧)。約15天之后,填料上有一些變形蟲、漫游蟲(用生物顯微鏡觀察),手摸填料有粘性、滑膩感,在20天以后出現鞭毛蟲、鐘蟲、草履蟲游離菌等原生動物。在經過20天的培養出現輪蟲、線蟲等后生動物,標志生物膜已經長成。可以開始連續工業運行。
廢水處理技術
1、 生物膜法
一般常用來處理這類廢水的生物膜法有普通生物濾池和高負荷生物濾池。塔式生物濾池采用塔體結構和輕質高孔隙率的濾料。廢水的pH應為7.0~7.6,否則應調整后再進入濾池。生物濾池適用于氣候較溫暖的地區,寒冷地區不宜選用。
2、 SBR法
其曝氣池與沉淀池合二為一,生化反應在一個池內分階段進行,排水與進水都是間斷進行的,比連續式反應速度快,處理效率高,耐沖擊負荷能力強,污泥產率低,且因泥齡短,絲狀菌不能占優勢。
SBR的運行周期有五個階段:進水期、反應期、沉降期、排水期、閑置期,其進水與出水都是間斷的,但是系統排出的污水是連續的,因此需要在SBR池前添加一個蓄水池,或者有兩套以上的反應器。
3、 穩定塘
蔬菜、水果罐頭加工生產季節性強,更以采用穩定塘處理,一般春季、秋季為生產旺季,產生的廢水貯存在穩定塘內,經過冬季水質得到凈化,第二年再排入水體。
肉類罐頭中有機物含量高,可采用厭氧塘進行處理,且厭氧塘前應設置格柵,此出水還需進過兼性塘處理后,方可排入水體。含沙量大的污水,也應在塘前設置格柵。
有益效果:
1.沉淀池,采用立式結構設計,占用空間較現有絕大多數的水平沉淀池大大減少,避免造成污水處理廠可用面積的較大浪費。
2.本發明的全封閉立式污水處理沉淀池,中空支柱內設置有絮凝加藥機構,且絮凝加藥機構設置有圓周均布的多個加藥支管,每一個加藥支管上沿其長度方向還設置有多個加藥口,也就是每一層的螺旋沉淀板之間均設置有多個加藥口,絮凝劑加藥均勻一致,使污水絮凝效果更好,并且能根據水質參數改變加藥參數,加藥的靈活性較高,電控機構控制絮凝加藥機構實現自動加藥,避免出現斷藥情況的發生,有效保證了污水沉淀池出水水質。
3.本發明的全封閉立式污水處理沉淀池,當殼體內沉淀污物達到一定高度,電控系統控制排污機構自動排泥,避免了現有技術中排泥不及時,產生厭氧發酵,致使污泥上浮,破壞沉淀池的正常工作,而且使出水質惡化的現象發生,并且替代了人工排泥,排泥高效及時,沉淀池自動化程度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