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t/d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包括厭氧生物處理池、好氧生物處理池、污水沉淀池和膜生物反應池;所述厭氧生物處理池、所述好氧生物處理池、所述污水沉淀池和所述膜生物反應池依次連通。對污水進行有效的一體化處理。本發明提供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密封性好,對各種地基情況適應能力強;耐酸堿、耐氧化;高低溫無變形,使用壽命長。該污水生產周期和現場施工安裝周期短,可以很快投入使用;前期一次性投資少,運營成本低,同時出水水質穩定,*的治理污染排放,該污水處理裝置體積小,節約空間,搬運靈活,可采用填埋式,極少占用地表面積,噪聲小,可與周圍人居環境*結合。
生物生態組合工藝流程及其應用
可持續發展的農村生活污水生物生態組合工藝融合了生物處理和生態處理技術,各單元分工明確,主體工藝流程為“農村污水—格柵—厭氧—缺氧—好氧—經濟型人工濕地”。全流程工藝管理簡單,只需1臺水泵驅動,不需要污泥回流,不需要鼓風曝氣,僅需定期巡檢維護,無人值守運行。各單元功能如下:
(1)厭氧單元有效降低有機負荷,減輕跌水曝氣工序的負擔,且具備沼氣收集的功能。
(2)在缺氧調節池中,來自厭氧段的消化液與好氧段的回流液進行混合,充分利用消化液中的有機物,進行反硝化反應,同時脫除缺氧出水中的臭味。
(3)好氧單元以氮磷的無機化和有機物的進一步去除為主要功能,以跌水自然充氧為主,實現能耗的有效降低。好氧出水一部分進入人工濕地,一部分回流至缺氧單元進行反硝化脫臭。
(4)人工濕地主要以水中氮磷營養鹽的去除和利用為目標,力求在實現出水達標排放的同時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
為應對我國農村地區不同經濟狀況、人員素質、地理氣候等多方面條件對污水治理的約束,滿足不同地區對出水水質的需求,可持續發展的農村污水治理技術已形成包含多種單元技術的可選組合技術系統,通過將前文所述的多種單元創新技術進行系統集成和有機組合,形成適合于當地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
150t/d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原理及效果說明:
(1)本工藝中采用首先納濾的方法進行分鹽,將一價離子與二價離子分開,分別處理,可以得到純凈的結晶鹽。
(2)經過納濾濃縮的二價離子(含Ca2+,SO42-,Mg2+等)溶液,采用脫穩+軟化的方法處理。即,采用膜過濾濃縮,生成過飽和的CaSO4溶液,在此溶液中引入晶種,結晶出石膏,從而去除濃縮液中的SO42-,對于引入的多余Ca2+,再加入Na2CO3進行軟化,溶液中只剩余Na2SO4。對于此溶液,再采用冷凍結晶的方法,可以結晶出硫酸鈉晶體。
由于誘導CaSO4結晶成石膏屬于無相變結晶,無需消耗電能或熱能,降低結晶成本的同時得到了純凈的無機鹽,減少了后續的分鹽工藝。
(3)石膏脫穩+軟化過程中,除了結晶出鹽類物質外,同時對污水中的COD進行富集,終進入厭氧氧化單元,COD降低后的產水進入系統前端循環處理,無污水排放。
(4)經過納濾單元分離出的一價離子混合溶液,采用不同介質的過濾器進行過濾和蒸發,分別去除Na+,Cl-,F-,NO3-,NH4+等一價離子,可以獲得達標產水。
流程工藝
首先,在深度處理工藝之中,應該對化學混凝劑的投加系統進行設置,使其能夠有效強化下一處理流程之中污染物顆粒的去除效果,進而實現良好的膠體物質、懸浮物、病原體、磷酸鹽的處理效果,一般來說,常用的混凝劑主要有鐵鹽、鋁鹽、復合藥劑、石灰、聚合物等等。同時,在通過深度處理工藝的處理操作之后,若出水TP能夠達到要求,則可以停止化學混凝劑的投入,正常情況下,每月的化學混凝劑投加系統應該保證運行次數在兩次以上,以保證較為良好的污水處理效果。
其次,過濾處理是污水處理流程之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其可以保證在進行消毒處理之前,對膠體物質、懸浮物、病原體、磷酸鹽等進行有效處理,進而強化后續消毒處理的效果,并有效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活性。過濾處理的主要指標之一是濁度,雖然濁度并不能對病原體的去除程度進行有效的衡量評價,但卻是消毒處理的重要控制指標之一。過濾處理的濾池可以選擇雙層濾料濾池、均質濾料濾池、單層濾料濾池等等。
處理同樣也是基本處理流程之中的重要操作內容,其主要是對污水之中的病原體以及病原微生物進行有機的去除殺滅。現階段,常用的消毒技術主要有臭氧消毒、氯消毒、紫外線消毒等等。
臭氣除臭系統及工藝步驟:
S1:首先需要加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惡臭氣體集中引導至收集系統中。
S2:然后通過送風機將收集系統中的惡臭氣體輸送至堿洗滌塔中,主要用于消除硫化氫,甲硫醇,硫化甲基,二硫化甲基,低級脂肪酸等造成的臭味。一般多采用氫氧化鈉作為洗滌溶液,氫氧化鈉溶液控制在1-6%。洗滌塔循環水箱中pH值在9~10,通過在線pH儀,監測水箱中的pH值,當溶液pH值低于8時,啟動加藥泵,通過循環液對臭氣進行噴淋處理,完成噴淋處理對對循環液進行回收再利用,同時將多余廢水進行排放處理。
S3:將完成堿洗滌處理的氣體輸送至次氯酸鈉洗滌塔中進行集中處理,主要用于消除氨等堿性氣體所致的臭氣,一般多采用硫酸作為洗滌溶液,硫酸溶液控制在0.5-5%。洗滌塔循環水箱中pH值在3~6,通過在線pH儀,監測水箱中的pH值,當溶液pH值低于6時,啟動加藥泵,通過循環液對臭氣進行噴淋處理,完成噴淋處理對對循環液進行回收再利用,同時將多余廢水進行排放處理。
S4:在將完成氯酸鈉洗滌處理的氣體輸送至生物除臭劑洗滌塔中,生物除臭劑洗滌塔設有填料及噴淋裝置,由于廢氣性質呈酸性或堿性且為親水性,所以選用水作吸收液,采用循環泵輸送,逆流式洗滌,使廢氣由風機壓入塔內均壓室,并經過均風格柵勻速進入一級填料層,將廢氣平均分布在PP多面空心球周圍,每只呈現點接觸,排列“Z或W”不規則路線行走,無偏流現象,再配合螺旋式高流量、不阻塞噴嘴,使氣液二相混合率達97%以上,進入吸收處理塔后的廢氣由漸擴段減速進入二級填料層噴淋功能段,再次使廢氣得到氣液二相充分接觸反應,自然界中存在著分解惡臭或經誘導能產生分解酶的微生物。
S5:完成處理后的氣體通過離心風機泵送入生物碳吸附箱中進行過濾吸附處理。
S6:完成處理后的氣體達到排放標準進行排放。
適應性強
地埋式污水處理系統對地形、空間、氣候和污水水質等沒有特殊要求。系統的占地也可根據用戶的具體情況及需要而確定。由于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因此,一個系統可集中建造,也可以利用零星用地分散建造,在處理總量上滿足用戶要求。一體化生態污水處理技術本身的模塊化設計可根據業主的實際情況靈活建造,減輕了用地壓力。
全自動運營,維護方便
系統投入運行后,在平衡的生態環境中,能夠自動完成對污水的三級處理,具有自我調節功能。系統運行過程中只需職人員看管,由于這種生態技術對設備的依賴較少,因此,減少了人為錯誤操作造成系統運行不正常的可能性,故障點較少,使全自動運營成為可能,維護方便。系統污泥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