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t/d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魯盛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處理高濃度、難降解的有機污水,且具有低成本、高效率、設備簡單、易于操作、產水水質高等優點。
我公司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包括臭氧發生器、高效氣液混合塔、尾氣分解器、至少一級反應池和曝氣生物濾池,高效氣液混合塔的入口連接進水管道,水流依次經過高效氣液混合塔和各反應池進入到曝氣生物濾池,曝氣生物濾池頂部設有出口與產水管道連接,高效氣液混合塔與臭氧發生器連接使臭氧發生器產生的臭氧進入到高效氣液混合塔內并溶解于污水內,高效氣液混合塔及反應池還與尾氣分解器連接使其處理產生的尾氣。
反應池為一級反應池和二級反應池,兩者串接后分別與其前面的高效氣液混合塔及曝氣生物濾池連通,污水在一級反應池和二級反應池的停留時間各為1.5-2h,一級反應池、二級反應池及高效氣液混合塔排放的尾氣吸收到尾氣分解器中,將尾氣中的少量臭氧分解后排放。
70t/d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曝氣生物濾池為立式容器,上端為開口或封閉型,容器從下往上依次分為配水室、濾料區、產水及反洗水收集室,配水室與濾料區之間由濾板相隔、濾板上安裝有濾頭,濾料區與產水及反洗水區由微孔濾網隔開。
曝氣生物濾池的配水室區接有進水管道、反沖洗進水管道和排污管道,配水室內安裝反沖洗曝氣管道,反沖洗曝氣為反沖洗提供氣源,并配有螺旋曝氣器進行布氣。
進一步,所述的螺旋曝氣器為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穿孔曝氣管道組成,采用了大孔排氣泡布氣,氣體推動曝氣器旋轉,使氣體進行正旋和反旋導流,正旋導流為順時針方向,反旋導流為逆時針方向,由兩個不同方向旋流作用下,均勻密布的向上產生氣泡,同時螺旋曝氣器的旋轉,也是上升的水體產水渦流,對濾料具有很好的沖刷效果。同時清洗方式采用是脈沖氣沖和連續水沖的組合的方式,增強反沖洗的效果。控制方式是采用全自動PLC控制管道上的氣動閥門自動開啟和關閉,開啟和關閉時間相同,閥門開啟和關閉周期為30~60s,達到脈沖供氣反洗的目的,反洗時間為5min。
特點
1)本發明同傳統曝氣生物濾池相比,污水進入曝氣生物濾池前先采用臭氧氧化,使污水的生化性大大提高,曝氣生物濾池負荷也大大提高,產水水質也更佳。
2)臭氧和污水混合采用高效氣液混合塔,具有氣液溶解效率高、性能穩定、易操作、易維護等優點。
3)臭氧氧化過程經過了兩級反應池,使臭氧利用率得到提高,同時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給未參與氧化的臭氧自動降解,保障了后續曝氣生物濾池中微生物的安全,同時采用尾氣分解器,將尾氣中的臭氧進一步分解,保護環境的安全。
4)臭氧氧化后,水體中的溶解氧大大提高,使后續曝氣生物濾池中的曝氣量大大減少,降低了能耗。
本發明曝氣生物濾池反沖洗采用螺旋曝氣技術及脈沖氣沖和連續水沖的組合的方式,一定強度的反沖氣流瞬間進入濾層與連續水流共同使濾層處于變速膨脹狀態,生物膜及雜質在強烈的剪切、碰撞作用下快速脫落,瞬間氣流脈沖過后,當膨脹濾層逐漸穩定并沉降,尚未達密實狀態時再次開氣,于是濾層又開始另一周期劇烈的狀態變化。其中水流始終起到均勻反沖并漂洗濾層的作用頻繁操作的結果是強化了反沖過程,從而在耗水、耗氣量小的情況下,保證了較高的反沖效率大大提高了反沖洗效果。
設置均質池的基本要求
在工業污水處理系統中,如果需要設置合格的均質調節池需要專業的審視,為了能夠讓池出水均勻以及避免其中污染物的沉淀,均質調節池內應該設置攪拌以及混合裝置,通常來說攪拌的方式有很多種,常見的有水泵循環攪拌、空氣攪拌、射流攪拌、機械攪拌等方式。由于簡單易行以及效果良好,空氣攪拌是運用得比較廣泛的一種,其強度也基本能夠滿足大部分工業污水處理的需求。
均質調節池的污水停留時間應該根據污水水質的成分、濃度、水量大小以及變化情況來決定,一般設計水量為10到24小時,特殊情況還可以延長5天。所以,調節池應該能夠起到存儲事故排水的作用,如果設計的時候打算以事故池作用為主,平時就應該要盡量保持低水位才行。而以均化水質為目的的均質調節池需要串聯在污水處理的主流程內,其深度一般為2到5米,為保證安全運行,調節池要有溢流口以及排泥放空口。
綜上所述,在污水處理過程中設置均質調節池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有效應對工業污水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同時起到抗沖擊,事故排水等作用。在設置的時候,務必要找專業的公司來進行設計方案,確保能夠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
初次沉淀池的運行管理
1、運行操作人員應觀察并記錄反應池礬花生長情況,并將之與以往記錄資料比較。如發現異常應及時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對策。例如:反應池末端礬花顆粒細小,水體渾濁。且不易沉淀,則說明混凝劑投藥是不夠。若反應池末端礬花顆粒較大但很松散,沉淀池出水異常清澈,但是出水中還夾帶大量礬花,這說明混凝劑投藥量過大,使礬花顆粒異常長大,但不密實,不易沉淀。
2、運行管理人員應加強對入流污水水質的檢驗,并定期進行燒杯攪拌試驗。通過改變混凝劑或助凝劑種類,改變混凝劑投藥量,改變混合過程的攪拌強度等,來確定佳混凝條件。例如:當水量或水中SS濃度發生變化時,應適當調整混凝劑投藥量;當入流污水水溫或PH值發生變化,可改變混凝劑或助凝劑來提高混凝效果;當入水中有機性膠體顆粒含量變化,亦應及時調整混凝劑或助凝劑。
3、采用機械混合方式時,應定期測試計算混合區的攪拌梯度(G)核算其有問題時應用時調整攪拌設備轉速或調節入流水量。采用管道混合或采用靜態混合器混合時,由于流量減少,流速降低,會導致混合強度不足。對于其他類型的非機械混合方式,也有類似情況,此時應加強運行的合理調度,盡量保證混合區內有充足的流速。對于水力式絮凝反應池亦一樣,應通過流量調整來保證其水流速度。
4、應定期清除絮凝反應池內的積泥,避免反應區容積減少,池內流速增加使瓜時間縮短,導致混凝效果下降。
污水提升泵房
(1)泵組的運行調度
污水廠的污水進入泵房前一般不設調節池,為保證抽升量與來水量一致,泵組的運行調度應注意以下幾條:
a、盡量利用大小泵的組合來滿足水量,而不是靠閥門來調節,以減少管路水頭損失,節能降耗;
b、保持集水池的高水位,可降低提升揚程;
d、各臺泵的投運次數及時間應基本均勻。
(2)注意各種儀表指針的變化
例如,真空表、壓力表、電流表、軸承溫度表、油位表的變化。若指針發生偏位或跳動,應查明原因,及時解決。
a 集水池的維護
因為污水流速減慢,泥砂可能嚳到集水池池底。定期清洗時,應注意人身安全。清池前,應首先強制排風,達到安全部門規定的要求后,人方可下池工作。下池后仍應保持一定的通風量。每個操作人員在池下工作時間不可超過30min。
b 做好運行記錄
每班應記錄的內容有:主要儀表的顯示值,各時段水泵投運的臺號,異常情況及其處理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