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d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魯盛環保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包括混凝沉淀池,生物接觸氧化池,一體式光催化氧化-膜分離反應器,反滲透系統,其中,污水通過進水泵進入混凝沉淀池,所述混凝沉淀池中設置攪拌器及聚合硅酸鋁鐵加藥裝置,所述混凝沉淀池的出水口連接生物接觸氧化池的進水口,所述生物接觸氧化池包括池體和填料,所述填料為半軟性纖維狀填料,懸掛于池體中,填料的體積占池體體積的70-85%,池底裝有微孔曝氣器;所述生物接觸氧化池的出水口連接一體式光催化氧化-膜分離反應器的進水口,所述一體式光催化氧化-膜分離反應器中投放了納米態光催化劑,內均布紫外光源,反應器底部設有曝氣裝置,所述納米態光催化劑在反應器中呈懸浮狀態,污水經過光催化氧化反應后,再通過膜組件進行膜分離,膜組件的出水口連接反滲透裝置的進水口,得到清水。廢水中的有機物在生化和催化氧化雙重條件下進行降解,通過反滲透膜的分離進一步提高了廢水的去除效率。
紫外光源為高效低壓、中壓或高壓汞燈及其它可高效發射紫外光的光源,紫外光源發射波長為254~365nm,紫外光的效率不低于50%,以保證整個光催化反應的效果。
納米態光催化劑為納米二氧化鈦催化劑,膜組件為浸沒式膜分離組件。二氧化鈦因其氧化能力強,化學性質穩定無毒,是良好的納米光觸媒材料。膜組件用于催化劑的分離回收和回用,在一定壓力作用下,水通過膜,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劑被膜截留,截留的二氧化鈦循環回用,膜過濾出水進一步進入反滲透系統。
反滲透系統為二級反滲透系統,兩級反滲透膜在一定壓力下運行,分離后得到干凈的出水。膜組件和反滲透膜在運行一段時間后,膜表面會沉積大量污染物,避免膜的堵塞,該裝置還未膜分離裝置和反滲透系統配有反沖洗單元。且為了整個裝置的良好運行和控制,通過PLC進行控制。
30t/d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工程啟動
(1)SBR 池。SBR 池接種污泥取自桂林市七里店污水處理廠剩余污泥,投加污泥后向SBR 池內注清水至4 m水位,每池中添加尿素20 kg、磷酸二氫鉀10 kg,連續曝氣72 h,開始進水調試。對SBR 池定時曝氣,定時適量排出上清液并添加適量的廢水原水,逐步減少尿素和磷酸二氫鉀的投加量直至*停止投加。在啟動過程中,觀察活性污泥中菌膠團的大小、形狀、顏色并取上清液進行測試,判斷活性污泥微生物的馴化培養效果。在第25 天時停止投加氮磷,*使用生產廢水,只是在第30 天和第32天時,因微生物營養不足、菌膠團顏色發黃變暗,分別投加一次附近養豬場產生的豬糞,持續曝氣24 h后,情況得到改善。在連續運行45 d 后,反應池中的活性污泥性能良好,廢水處理達到預期效果,初步判定SBR 池啟動成功。
(2)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中使用彈性填料,填料填充度為70%,在啟動初期使用廢水原水來培養厭氧污泥,但效果不明顯,污泥增長緩慢;第25 天時SBR 池開始回流污泥,將回流污泥作為水解酸化池接種污泥,45 d 后填料掛膜效果明顯,系統進入穩定運行期。
實質性特點和顯著優點:
(1)混凝劑具體選擇聚合硅酸鋁鐵,其具有絮凝和消毒的雙重性能,相比其他的無機絮凝劑,具有產生的淤泥量少,沉降速度快,凈化水質好,成本低等優點;
(2)生物接觸氧化池中設置有填料,對不同水質對象采用有針對性的馴化手段,選擇合適的生物菌,生物菌在填料表面大量生長繁殖,形成生物膜,在此步驟中以BOD、COD為主的污染物被去除,同時去除氮磷;
(3)污水進入一體式光催化氧化-膜分離反應器,光催化反應器中紫外光的功率可以自由調節,且結合納米光催化劑和氧氣的作用下,使得難降解物質得到充分降解,提高廢水降解效率,且運行自動控制,管理方便。同時,通過膜分離單元進一步分離回收和利用了光催化劑。
(4)整個系統通過PLC單元進行控制,運行良好,便于控制。
廢水處理站主要構筑物
(1)格柵井。設格柵井1 座,鋼砼結構,尺寸為5.0 m×2.0 m×1.5 m,安裝兩道格柵,其中粗格柵柵條間隙30 mm,細格柵柵條間隙5 mm,通過物理方法去除廢水中較大的懸浮物質,采用人工清渣,停留時間10 min。
(2)水解酸化池。設水解酸化池1 座,鋼砼結構,尺寸為12 m×15 m×2.5 m,停留時間2 d,池中填充彈性填料,通過厭氧微生物降解高分子有機物,池底均布曝氣管,手工閥門控制曝氣時間,與SBR池共用鼓風機,防止污泥沉積,出水使用泥泵送至SBR 池。
(3)SBR 反應池。設SBR 反應池2 座,鋼砼結構,處理量Q=100 m3/d,尺寸為5 m×4 m×6 m,運行周期為24 h;包括曝氣頭50 個,鼓風機2 臺(1 用1備)。
(4)漂白池。設漂白池1 座,鋼砼結構,尺寸為D 8 m×2 m,安裝攪拌機1 臺,投加漂白劑去除色度,若SBR 池出水色度已經滿足排放要求,則不漂白。
(5)濾池。設濾池1 座,鋼砼結構,尺寸為3 m×3 m×4 m,填料為普通未分級卵石,主要考慮去除漂白后產生的絮狀體,不考慮反沖洗。
工藝流程的選擇
確定工藝流程時必須掌握中水原水的水量、水質和中水的使用要求,應根據上述條件選擇經濟合理、運行可靠的中水回用技術。在選擇工藝流程時,應考慮裝置所占的面積和周圍環境的限制以及噪聲和臭氣對周圍環境帶來的影響。中水水源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機物,目前大多數以生物處理為主處理方法。在工藝流程中消毒滅菌工藝*,一般采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
中水回用處理的工藝流程主要取決于中水水源和中水的用途,中水水源不僅影響處理工藝的選擇,而且影響處理成本,因此,中水水源的選擇十分關鍵。目前,我國主要以小區生活污水作為中水水源,所處理的中水主要用于澆花、沖廁、洗車等。為您推薦一體化中水回用處理設備。
主要構筑物工藝設計
1 電腐蝕池
提高廢渣的沉降性能,減少石灰用量,降低處理成本。構筑物尺寸4000×3000×3000mm,內裝廢鐵屑作為填料,停留時問為8 h。鋼混結構,需做防酸防腐蝕處理,采用穿孔管曝氣混合。COD去除率可達22%左右,pH上升至3.4。
2 中和塔
本單元為地上式,工藝尺寸為¢1000×4500mm,材質不銹鋼。在本單元中加入石灰乳,pH值可調至5~6,便于下一步的內電解工藝,COD去除率在80%左右。
3 內電解塔
鐵屑和活性炭構成原電池的正極和負極,以充入的廢水為電解質溶液,鐵屑腐蝕后形成大量的Fe2+離子,與加入的催化劑產生了新的氧化還原體系,強化了有機物的去除能力,CODcr去除率達50%~62% ,色度去除率60%~70% 。內電解佳工藝條件為:反應時間以15 min為宜,催化劑加入量以0.16% 為佳,根據經驗Fe/C比為3:2。本單元設備材質為不銹鋼,用耐酸管道泵提升。
4 混凝沉淀池
在廢水中加入混凝劑和助凝劑,破壞膠體的穩定性,使細小的膠體微粒凝聚成較大的顆粒沉淀下來。本單元采用地上式鋼混結構,停留時間為8h,配套加藥裝置一套,pH值調至7.54~8.0,混凝劑為聚鋁溶液,用量1.0%~2.0%。COD去除率為40%,色度去除率為80%。
5 厭氧池
厭氧工藝利用厭氧性細菌破壞水中的大分子有機物結構,或對有機物進行降解,去除廢水中的COD,并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本處理單元為鋼混半地上式結構,工藝尺寸;6000×6000×9000mm,內裝組合或半軟件性填料6000×6000×5000mm(180m3),COD去除率為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