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t/d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包括過濾池、處理池、電解池、蓄水池;過濾池內安裝有過濾網和潛水泵A,處理池內安裝有多只表面覆蓋有需氧生物的處理棒以及輸氧泵,通過微生物來進行廢水處理,同時安裝有微孔過濾網和一只潛水泵B,電解池內安裝有由蓄電池供電的點解裝置,該蓄電池由太陽能電池板供電,經電解完成后的廢水通過潛水泵C抽入蓄水池中備用。本發明的優點是:采用微生物進行污水處理,從而避免了再次使用的水質中無任何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在微生物污水處理之后進行點解,一方面將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去除,另一方面將廢水中的殘留的微生物殺死。
20t/d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魯盛環保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中水回用技術的目的是通過必要的水處理方法去除水中的雜質,使之符合中水回用水質標準。處理的方法應根據中水的水源和用水對象對水質的要求確定。在中水回用處理過程中,有的方法除了具有某一特定的處理效果外,往往也直接或間接地兼收其他處理效果。為了達到某一目的,往往是幾種方法結合使用。
中水回用處理一般包括預處理、主處理及深度處理三個階段。中水回用的預處理階段主要有格柵和調節池兩個處理單元,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的固體雜質和均勻水質,中水回用的主處理階段是中水回用處理的關鍵,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的溶解性有機物,深度處理階段主要以消毒處理為主,保證出水達到中水回用水質標準。
中水回用技術包括生物法、物化法及膜分離法。其中,中水處理設備的生物處理法是利用水中微生物的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包括好氧和厭氧微生物處理,一般采用多種工藝相結合的辦法。
物理化學處理法以混凝沉淀(氣浮)技術及活性炭吸附相結合為基本方式,提高中水回用的出水水質,但運行費用較高,中水處理設備的膜處理技術一般采用超濾(微濾)或反滲透膜處理,其優點是SS去除率很高,占地面積少等優點。
中水回用技術主要用于廁所沖洗、綠地、樹干澆灌、道路清潔、沖洗、基建施工、噴水池以及可以接受其水質標準的其它用水。中水回用的水質應該滿足以下要求:不影響人體健康,對環境質量不影響,使用者維護無不良影響,不影響產品質量,達到使用的各類標準,為使用者接受,技術可行,經濟合理。
除臭方法
廢氣處理的方法可以分成吸收吸附法和燃燒法兩種,吸附法的主要代表是活性炭濾池。廢氣處理的方法可以歸納如圖1。在這些方法中為經濟有效的是生物吸收法,其原理是氣味物質被液相吸收并被微生物氧化,所以該法要求被去除的臭味物質有好的水溶性并可被生物氧化。污水處理廠的生物吸收除臭法主要有廢氣直接通入曝氣池法、生物過濾法和生物洗滌法,其中常用的是前兩種。廢氣直接通入曝氣池法是將從格柵間、沉砂池、濃縮池、污泥脫水機房收集到的廢氣直接通入曝氣池中,有機氣味物質在曝氣池中被活性污泥吸收,隨后被分解。其主要優點是方法簡單,費用低,但除臭效果較差,存在過曝氣的可能,曝氣池中污水生化處理過程將受到一定的影響,使得曝氣池成為嚴重的氣味擴散源,因此其應用有較大的局限性。
1工作原理
生物過濾是使收集到的廢氣在適宜的條件下通過長滿微生物的固體載體(填料),氣味物質先被填料吸收,然后被填料上的微生物氧化分解,完成廢氣的除臭過程。固體載體上生長的微生物承擔了物質轉換的任務,因為微生物生長需要足夠的有機養分,所以固體載體必須具有高的有機成分。要使微生物保持高的活性,還必須為之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條件,比如:適宜的濕度、pH 值、氧氣含量、溫度和營養成分等。環境條件變化會影響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因此在試運行時或改變工況時要考慮生物過濾池會有一個適應期。生物過濾池工藝流程見圖2。
2影響因素
生物過濾池的工作受以下幾種因素的影響:①反應速度反應速度的快慢取決于氣體成分的濃度和性質,填料上的微生物種類、數量和活性,溫度,廢氣和填料的濕度,pH 值。②停留時間停留時間由體積流量、自然堆放體積和空池體積決定。③氣味物質濃度
3填料選擇
生物過濾池的主要部分是填料。一種好的填料必須滿足:容許生長的微生物種類多;供微生物生長的表面積大;營養成分合理(N、P、K 和痕量元素);吸水性好;自身的氣味少;吸附性好;結構均勻孔隙率大;價格便宜;腐爛慢(運行時間長、養護周期長)。單成分填料一般只滿足上述的部分要求,配方合適的多成分混合物可以較全面地滿足要求。常用的填料有:干樹皮、干草、纖維性泥炭或其混合物。由于填料本身是有機養分,當過濾池暫停運行時,微生物可以利用填料的有機成分繼續維持生命活動。過濾池填料的堆放高度取決于所要求的停留時間和表面負荷。工程上填料高度一般為1.0~1.2 m。如果選擇的填料合適,工藝上能做到布氣均勻、排除氣流短路的話,低高度可以為0.5 m。經過幾年運行后,填料的終高度約為初始堆放高度的60%。過濾池的表面負荷能力可達200 m3/(m 2˙h),一般選用100 m3/(m 2˙h)。
4工藝條件
控制整個處理工藝包括收集和處理。為了避免氣味源氣味擴散,擴散源要求封閉,并使它處于負壓狀態。吸氣量的大小可根據室內是否進人,按2~8 次/h 換氣量計算;不進人或一般不進人的地方,空氣交換量應為2~3 次/h;對于有人進入、但工作時間不長的空間,空氣的交換量為2~3.5 次/h;有人長時間工作的空間,空氣的交換量為4~8 次/h。在寒冷地區空氣的交換量比較大時,要考慮防止冬天室內結冰問題。從氣味源收集到的氣體被送到生物過濾池處理,進過濾池的空氣要求潮濕,相對濕度必須為80%~95%,否則填料會干化,微生物將失活。為了防止過濾池被堵塞,必須在空氣進入以前除去其中的小顆粒,所以空氣進入以前要進行水洗以提高濕度,并去除灰塵和分離油分。運行中要調節噴水量,維持洗滌器中氣體達到所要求的濕度,用于噴淋的水可以是自來水、廠區工業用水或者過濾池本身的滲水。
維護管理要點
與活性污泥法相比較,生物接觸氧化法的運轉管理有其特殊性。在活性污泥法處理中,整個處理系統的工作狀態可通過曝氣池、二次沉淀池和處理水水質來檢測判斷。當曝氣池效能降低時,處理水質急劇地惡化,因而在變化初期就可以發現異常情況。但在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中,即使氧化池污泥蓄積,填料局部發生堵塞,經沉淀池處理的處理水水質變化仍然是緩慢的,而不是簡單地惡化。生物接觸氧化系統的工況變化首先表現在氧化池出水中懸浮物質增加,水質混濁。同時由于流經填料的水流阻力增大,氧化池水位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