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m3/h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魯盛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全程自養脫氮污水處理裝置的反應器主體為長寬高40cm*20cm*70cm、有效容積為32L的敞口容器并且其內部分為六個單元,每個單元分為大小兩個格室,大格室與小格室的體積為3:1,大格室與小格室間隔設置且相互串聯,每個單元內的大格室與小格室通過底部的導流板相連通,相鄰的單元通過大格室與小格室之間的溢流堰相連通,另外還公開了該裝置具體的快速啟動方法。本發明通過設計污水上下折流結構保證處理所需的流程長度,降低了生產成本,簡化了工藝,通過微氧與厭氧組合搭配,適應水質變化的要求,從而提高裝置的處理效率。、
10m3/h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絮凝氣浮處理含氟廢水新工藝是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采用絮凝一氣浮一吸附相結合的工藝處理含氟廢水。
1.基本原理
利用鋁離子的三種機理來去除氟離子,即:(1)吸附。鋁鹽絮凝除氟過程中生成的具有很大表面積的無定性Al(OH)3 (am)原體對氟離子產生氫鍵吸附,氟離子半徑小,電負性強,這一吸附方式很容易發生。 (2)離子交換。氟離子與氫氧根的半徑及電荷都相近,鋁鹽絮凝除氟過程中,投加到水中的A113 O4 (0H) 147+ 等聚陽離子及水解后形成的無定性Al(0H)3 (am)沉淀,其中的OH-與F-發生交換,這一交換過程是在等電荷條件下進行的。
(3)絡合沉淀。F-能與Al3+等形成從AlF2+、AlF2+、AlF3到AlF63- 6種絡合物,絡合沉降而去除F-。絡合離子方程式如下: F-+ Al3+ →AlF2+↓+ AlF2+↓+ AlF3↓+ AlF4-↓+ AlF52-↓+ AlF63-↓ 絮凝產生的絮狀物通過氣浮裝置達到有效的固液分離,出水經過砂濾再通過活性炭吸附后排放。
2.應用實例
含氟廢水平均進口濃度為165.54m/L,pH=2.39,排放水量為50m3/d。《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GB8978 -1996)一級標準為:F-≤10mg/,pH=6~9。
生產廢水首先流入調節沉淀池,然后由泵提入絮凝反應池,同時 通過自動加藥機投加藥劑NaOH,2‰聚鋁及0.005‰的PAM助凝劑,進行絮凝反應。加藥過程中,觀察pH值顯示儀的讀數,根據聲值調節NaOH的投加量,控制pH在7左右。絮凝反應時間約為15min。出水自流入氣浮分離池,由溶氣釋放器中釋放出來的溶氣水將絮凝后的沉淀托出水面,在液面上形成沉淀物浮渣,浮渣經刮渣機刮出后進入干化箱,靜沉后的清潔液再流入調節沉淀池,沉渣干化后可外運填埋或焚燒處理。氣浮分離池下部的清液自流入清水池中,部分清水由溶氣泵提入溶氣罐,作為氣浮用的溶氣水,其余的清水由泵提入砂濾塔,經過砂濾的水再進入活性炭吸附罐進行深度處理,直接排放。
技術方案:
其包括柵格、沉砂池、調節初沉池、改進型倒置AA/O池(即缺氧池、厭氧池、好氧池)、曝氣生物濾池、絮凝沉淀池和污泥濃縮池,所述的缺氧池出水口與厭氧池進水口連接,所述厭氧池出水口與好氧池進水口連接,所述的缺氧池、厭氧池和好氧池中均設有隔板和泥斗,所述的隔板設在池中,將池分成兩個區,其中一個區為生化反應區,另一個區為泥水自動分離區,所述生化反應區的外側壁上端部設有進水口,所述泥水自動分離區的外側壁上端部設有出水口,所述的隔板在靠近池底的中下部處設有泥水進出口,所述的泥斗設在泥水自動分離區的池底部,泥斗的側壁與池底的夾角為20-70°,泥斗的底端設有排泥裝置。
所述的隔板與池上表面的夾角為20-90°。
所述的排泥裝置為帶穿孔管的排泥泵。
步驟:
1)工業污水經格柵截留污水中大塊污物后流入沉砂池,沉淀去除沙粒;
2)沉砂池上部輸出的污水流入調節初沉池,調節水質和水量至均勻化,同時污水與池中的污泥充分混合,通過污泥的吸附,除去污水中部分污染物;
3)調節初沉池上部輸出的污水依次經過改進型倒置AA/O池進行反應,在缺氧池中攪拌調節污水中溶氧量處于 0.2mg/L~0.5mg/L,同時馴化出一類以NO3--N作為終電子受體的反硝化聚磷菌群,反硝化聚磷菌以NO3-作為電子受體,利用污水中的內碳源,通過“一碳雙用”方式同時實現反硝化脫氮、去除硝態氧和缺氧吸磷;在厭氧池中嚴格控制溶氧量≤0.2mg/L,在厭氧微生物的作用下,主要發生水解酸化反應,將難溶性大分子有機物水解成溶解性有機物以提高污水水質的可生化性,同時充分釋放磷;在好氧池中攪拌調節污水中的溶氧量處于2mg/L~3mg/L,馴化出好氧菌群,在好氧菌的生物代謝作用下高效降解有機物和高效生物除磷;
4)好氧池中輸出的污水上清液一部分回流至缺氧池,一部分流入曝氣生物濾池,在曝氣生物濾池中,通過機械攔截、化學氧化和生物降解協同作用,繼續深度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
5)曝氣生物濾池輸出的污水流入絮凝沉淀池,在絮凝沉淀池中加入鐵系或鋁系絮凝劑,通過化學絮凝作用,進一步去除殘余污染物,實現達標排放。
所述的調節初沉池中的污泥為缺氧池、厭氧池、好氧池和絮凝沉淀池排出的污泥,經排泥泵輸送至調節初沉池,與污水充分混合,活性污泥吸附污水中部分污染物;經調節初沉池泥水分離后剩余的污泥再泵入污泥濃縮池,進行污泥濃縮、脫水、壓干。
水處理藥劑特點:
1、反應速度快,處理普通的工業廢水只需半小時至數小時。
2、對有機污染物質的作用范圍較廣,對于難除降解有機物質等都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3、工藝簡單,投入少,使用壽命長,操作維護方便,處理效果理想,處理時消耗的微電解反應劑較少。
4、 廢水經微電解處理后會在水中形成原生態的亞鐵或鐵離子,具有比普通混凝劑更好的混凝作用,無需再加鐵鹽等混凝劑,COD去除率高,并且不會對水造成二次污染。
5、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能有效去除色度和COD,極大的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
6、該方法可以達到化學沉淀除磷的效果,還可以通過還原除重金屬。
7、分析我國水處理藥劑發展面臨的機遇,闡述環保型水處理藥劑的應用現狀,認為水處理藥劑在混凝理論不斷創新的堅實基礎上,將向綠色水處理藥劑、多元復合水處理藥劑和納米材料、微生物絮凝劑等新型高效水處理藥劑的方向高速發展。
沉砂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
池在污水處理廠的投資、占地等方面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其作用卻不可忽視。若取消沉砂池,大量砂粒將進入后續各處理單元,給污水廠的正常運行帶來諸多隱患:
①砂粒進入初沉池會加速污泥刮板的磨損,縮短使用壽命。
②排泥管道中砂粒的沉積易導致管道的堵塞,進入污泥泵后會加劇葉輪磨損。
③對于不設初沉池的處理工藝(如氧化溝、CASS 等) 或實際運行中由于進水負荷過低而超越初沉池運行的工藝,大量砂粒將直接進入生化池沉積,導致生化池有效容積的減少,同時還會對曝氣器產生不利影響。
④砂粒進入污泥消化池中,將減少有效容積,縮短清理周期。
⑤污泥中含砂量的增加會大大影響污泥脫水設備的運行。砂粒進入帶式脫水機會加劇濾布的磨損,縮短更換周期,同時會影響絮凝效果,降低污泥成餅率。近年來臥螺式離心機在城市污水處理廠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由于該設備采用高速離心分離的方式,砂粒會大大加劇轉筒、螺旋等處的磨損。0m3/h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