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
經過調節PH和溫度的生產廢水進入IC厭氧塔的底部的混合區,并與來自泥水下降管的內循環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進入顆粒污泥膨脹區進行COD生化降解,此處的COD高,大部分進水COD在此處被降解。產生大量沼氣。由于沼氣氣泡形成過程中對液體做的膨脹功產生了氣提的作用,使得沼氣、污泥和水的混合物上升,經過填料區的降解后,混合液至反應器頂部的三相分離器,沼氣在該處與泥水分離后并被導出處理系統。泥水混合物則沿擋泥板下降至反應器底部的混合區,并與進水充分混合后再次進入污泥膨脹床區,形成所謂的內循環。根據不同的進水COD負荷和厭氧塔的不同構造,外循環回流量可達進水量的0.5-10倍。經膨脹床處理后的廢水一部分參與內循環,剩余部分污水通過一級三相分離器后,進入精處理區的顆粒污泥床區進行剩余COD降解與產沼氣過程,提高和保證了出水水質。由于大部分的COD被降解,所以精處理區的COD負荷較低,產氣量也較少。該處產生的沼氣由二級三相分離器收集,通過集氣管進入氣液分離器并被導出處理系統。經過精處理區處理后的廢水經二級三相分離作用后,上清液經出水區排走,顆粒污泥則返回精處理區污泥床。
優點
IC厭氧塔的構造及其工作原理決定了氣在控制厭氧處理影響因素方面比其他反應器更具有優勢。
1,容積負荷高:厭氧塔內污泥濃度高,微生物量大,且存在內循環,傳質效果好,進水有機負荷可超過普通厭氧塔的3倍以上。
2,節省投資和占地面積:由于容積負荷率高出普通厭氧塔3倍左右,其體積相當于普通厭氧塔的1/4-1/3左右,大大降低了反應器的基建投資。
3,抗沖擊負荷能力強:處理低濃度廢水時,厭氧塔內循環流量可達進水量的2-3倍;處理高濃度廢水時,內循環量可達進水量的10-20倍。大量的循環水喝進水充分混合,使原水中的有害物質得到充分稀釋,大大降低了毒物對厭氧消化過程的影響。
4,具有緩沖PH值的能力:內循環流量相當于第1厭氧區的出水回流,可利用COD轉化的堿度,對PH值起緩沖作用,使厭氧塔內PH值保持狀態,同時還可減少進水的投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