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超濾技術概述
超濾(Ultra-filtration, UF)是一種能將溶液進行凈化和分離的膜分離技術。超濾膜系統是以超濾膜絲為過濾介質,膜兩側的壓力差為驅動力的溶液分離裝置。超濾膜只允許溶液中的溶劑(如水分子)、無機鹽及小分子有機物透過,而將溶液中的懸浮物、膠體、蛋白質和微生物等大分子物質截留,從而達到凈化和分離的目的。
目前超濾膜被大量用于水處理工程。超濾技術在反滲透預處理、飲用水處理、中水回用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超濾技術在酒類和飲料的除菌與除濁,藥品的除熱原以及食品及制藥物濃縮過程中均起到關鍵作用。
超濾過濾孔徑和截留分子量的范圍一直以來定義較為模糊,一般認為超濾膜的過濾孔徑為0.001-0.1微米,截留分子量(Molecular weigh cut-off, MWCO)為1,000-1,000,000 Dalton。嚴格意義上來說超濾膜的過濾孔徑為0.001-0.01微米,截留分子量為1,000-300,000 Dalton。若過濾孔徑大于0.01微米,或截留分子量大于300,000 Dalton的微孔膜就應該定義為微濾膜或精濾膜。
一般用于水處理的超濾膜標稱截留分子量為30,000-300,000 Dalton,而截留分子量為6,000-30,000 Dalton 的超濾膜大多用于物料的分離、濃縮、除菌和除熱源等領域。
超濾膜的形式可以分為板式和管式兩種。管式超濾膜根據其管徑的不同又分為中空纖維、毛細管和管式。目前市場上用于水處理的超濾膜基本上以毛細管式為主,個別工程中使用的中空纖維(內徑0.1-0.5mm)聚乙烯或聚丙烯微孔膜實際上應屬于微濾膜。
將超濾膜絲組合成可與超濾系統連接的組件稱為超濾膜組件。超濾膜組件分為內壓式、外壓式和浸沒式三種。其中浸沒式超濾膜過濾的推動力是膜管內部的真空與大氣壓之間的壓力差。對于過濾精度要求較高的超濾膜,這一壓力差通常不易滿足所需過濾推動力的要求,因此浸沒式的組件形式比較適合于過濾精度較低的超濾膜或微濾膜。外壓式超濾在正沖與反沖時,膜表面液體的流速極不均勻,影響膜表面的沖洗效果,因此常用于水處理的超濾膜還是內壓式組件結構較具有優勢。
二 超濾膜組件介紹
2.1 超濾膜的特點
超濾膜是一種以毛細管形式存在的很薄的聚合材料(PVDF)制成。超濾膜是一種非對稱的微孔結構膜,由致密的分離層和較為疏松的支撐層組成。超濾膜毛細管內徑為0.9mm、1.2mm、1.5mm和2.0mm。超濾膜組件結構為外壓式。
2.2 超濾膜組件性能
說明:①進水濁度<>
②進水濁度<>
2.3超濾膜產品規格
2.4超濾膜組件操作條件
3.1 超濾系統工作過程
設計者在進行設計之前必須對原水有充分的認識,僅僅根據幾個原水指標通常是遠遠不足的。例如原水的COD是系統設計的重要參考指標,但是COD只是水污染的一個綜合指標,同樣COD值的原水可能由于污染物種類和濃度的差異產生對超濾膜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設計者必須首先對原水中影響COD值得污染物的種類、濃度以及這些物質對超濾膜的影響和對超濾產水的影響等有足夠的了解和認識,才能準確地確定超濾的適用性和運行條件。膜過濾過程分為全量過濾和錯流過濾。全量過濾又稱“死端過濾”,是使全部給水透過超濾膜,將被截留物質留在超濾膜管內,待到過濾周期結束后用沖洗水將其沖出。當進水懸浮物含量、濁度、COD值均較低時,可以考慮采用全量過濾。當采用全量過濾時沖洗周期一般為15-45min。
錯流過濾是使部分給水透過超濾膜,另一部分形成濃水從超濾膜的另一端排出。排出的這部分水將隨截留物質的大部分帶離超濾膜表面。據原水水質不同可采用不同的錯流流量。一般情況下系統錯流量應設計為過濾流量的10—35%。當給水水質較差時,應該考慮采用較小的過濾通量和較大的錯流流量。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可把錯流濃水部分或全部回流至超濾系統進水口或超濾給水池中。一般不需要增加錯流泵來實現錯流,只需要將超濾給水泵的出力提高10-35%。采用錯流過濾時沖洗周期一般為30—60min 。雖然在錯流狀態下通常需要增加超濾給水泵的出力,因而增加超濾給水泵的能耗,但是,錯流可以減低膜表面的污染傾向,增長反洗周期。因此在常見的水質條件下,適當的錯流量不但可以增加膜的運行穩定性和膜的壽命,還有可能由于反洗周期和化學清洗周期的增長而降低運行能耗和化學品消耗。
3.2 沖洗過程
超濾膜組件在運行中,原水中的膠體,懸浮物,細菌等被膜內表面截留,這些物質會在膜管內積累造成膜的污染。為了維持膜的性能和保持膜透水量的相對穩定需要定期用水對膜絲進行沖洗。
沖洗分為正沖和反洗兩種。正沖時通常用超濾的入水對膜絲內腔進行沖洗,此時透過側產水量為零。
反洗時用濾后的凈水以過濾方向相反對膜進行沖洗。一般要求系統每運行30-60分鐘對超濾膜進行30-90秒的沖洗。據不同入水水質,反洗過程分為水力反洗和化學加強反洗(CEB)兩種。CEB就是在水力反洗的同時向反洗水中加入化學藥品以增加反洗效果。
具體運行時,一般根據水質情況和運行情況下以下兩種沖洗程序中選擇:
3.3 超濾系統的設計
超濾系統地設計必須由經過專業培訓并有經驗的合格工程師來完成。由于設計中的任何微小失誤都有可能帶來系統的失敗,因此在設計階段必須對工程情況進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以期避免設計失誤。以下是較為常見的設計步驟。
3.4.1 取得必要的原水信息
原水信息是設計的依據,原水類型、濁度、懸浮物含量、COD等數據均很重要。同時,除原水數據外需對原水水質是否有波動及波動范圍有所認識。此外,對原水的一些不易得到的數據也要有所了解,例如膠體含量,有機物的數量和種類,細菌含量和細菌及殘害含量。
3.4.2選擇過濾模式
當原水COD小于、等于50或濁度小于、等于10時,建議運行時間為30分鐘,沖洗恢復采用水力沖洗模式;當原水COD大于50或濁度大于10時,運行時間為30分鐘,每3-10次反沖洗使用一次化學加強反洗模式。
3.4.3超濾膜組件數量的確定
除確定超濾膜通量外,在確定超濾膜組件數量時,必須考慮到超濾膜沖洗停機時間(工作效率),及超濾膜反洗需要消耗的超濾產水量(產水效率)兩個因素。
3.4.4加藥的種類及加藥量
為了加強反洗的效果,可在反洗時加入化學藥劑,常用的有:
(1)加HCl :原水為循環冷卻水的排污水等硬度較高的水時,反洗時常加入HCl。
(2)加NaOH:原水為地表水或中水回用水等有機物含量較高的水時,反洗時加入NaOH。
(3)加NaClO:原水為地表水或中水回用水等有機物、細菌含量較高的水時,反洗時加入NaClO。
山東新生泰水處理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水處理設備的設計,開發,生產,施工的高科技企業,公司技術力量雄厚,具有*的生產設備,擁有一批多年從事水處理技術設計,開發及經驗豐富的專業設計人才,擁有一支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及專業技術的安裝施工隊伍。公司引進國外*的水處理技術,專業設計生產反滲透,超濾,EDI,離子混床等一系列的水處理設備,廣泛應用于電廠,化工,制藥,電子,飲料,食品,直飲水等多個行業。新生泰智能RO凈水設備三大優勢1.全自動智能控制與德國西門子、歐姆龍合作采用進口PLC智能控制器,實現整機“一鍵”自動運行,性能可靠、功能強大、操作方便、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改變了以往凈水設備需專人培訓上崗及復雜的操作過程。2.全天候無人值守 打破傳統凈水供水的按時供水、排隊取水、用水浪費的現象、采用飛利浦智能IC卡控制,用戶24小時隨時取水無需專人職守,實現有電即可取水,為您大量節省能源人員投資。3.全集成主機整機設備一體化,各功能罐體集中設計,縮短了各管路間距離,減少了占地面積,改變了以往凈水設備占地龐大安裝維護復雜的特點。高品質石英砂精選高品質多層石英砂級配過濾技術,去除原水中的泥沙、懸浮物、膠體等雜質,降低SDI(污水指數)值,保證過濾出水污染指數SDI15 ≤4。優質椰殼活性炭吸附技術采用優質椰殼為原料活性炭吸附技術,吸附去除水中的有機物及膠體,*去除余氯并改善飲水口感。 進口阻垢劑投加技術放棄價格低廉無法精準監測水質軟化處理設備,采用進口計量泵及美國阻垢劑技術防止RO膜表面濃水結垢,影響RO膜的使用壽命。臭氧高效殺菌富氧裝置,高效、快速、*去除所有細菌及微生物,臭氧(O3)殺菌后自身被還原成氧氣(O2)溶于水中從而產生對人體有益富氧水。美國RO技術采用美國進口RO反滲透膜技術,原水經過反滲透處理有效去除原水中的無機鹽類和有機物、細菌、病毒、微生物和膠體離子,從而達到*的分離、脫鹽、凈化的目的。微米級聚丙烯分篩技術選用安全衛生級微米級聚丙烯濾芯,有效去除水中大于5.0μm 懸浮物,*去除水中的重金屬。
山東新生泰水處理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水處理設備的設計,開發,生產,施工的高科技企業,公司技術力量雄厚,具有*的生產設備,擁有一批多年從事水處理技術設計,開發及經驗豐富的專業設計人才,擁有一支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及專業技術的安裝施工隊伍。公司引進國外進的水處理技術,專業設計生產反滲透,超濾,EDI,離子混床等一系列的水處理設備,廣泛應用于電廠,化工,制藥,電子,飲料,食品,直飲水等多個行業。
超濾系統 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