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污水系統的處理能力,各國并無統一的限定。前蘇聯曾建議單個構筑物的處理能力不宜超過1400m3/d,美國則把小廠的處理能力限定在3785m3/d的范圍內。根據我國情況,建議把等于或小于4000m3/d的處理廠定義為小區污水處理廠。小區污水不同于城市污水(常包括部分工業廢水),屬于生活污水范疇。其水質水量特征可概括為:水質水量變化較大,污染物濃度偏低,即比城市污水低,污水可生化性良好,處理難度小。小區污水的處理工藝依據小區污水排入水體的功能不同而異,常用處理方法有:化糞池、一級處理(初次沉淀池)、生物二級處理及二級處理后再經消毒回用等。由于小區污水處理水量較小,管理水平不高,所以在工藝設計時盡可能選用無污泥或少污泥的處理工藝,以防止因污泥處理不善造成二次污染。目前,較為常用的處理工藝有:①污水→調節池→初次沉淀池→生物接觸氧化池→二沉池→出水,
生物接觸氧化是應用有效的優點之一,主要優點是停留時間短、易掛膜,尤其適合設備化,埋地建設倍受環保公司及用戶青睞,但由于維修管理及設備防腐等方面的問題,近年來應用受到限制。但如果建成地下鋼筋混凝土形式,設置人員通道以便維修,此種地下建設方式在小區水處理中具有較大市場,但這種方式一般處理規模較小,
每天排放污水量小于幾百噸的小區較為理想。
對上千噸的小區污水處理,采用地面建設方式,
生物處理部分可采用接觸氧化,也可采用SBR
或其改進型CASS工藝,曝氣方式建議采用低噪音的風機或水下曝氣機。②污水→調節池→混凝沉淀→過濾→出水,對處理程度要求不高,
且水量較小時,可采用此工藝,具有占地面積小,異味小,管理簡單等優點。另外,在好氧生物處理之前加上酸化水解,
提高系統的總去除率。生活小
區通常有較大的綠地面積,如果把污水處理后回用于澆灌綠地、
道路、沖洗汽車,應在上述處理出水后加上消毒或其它補充措施。
小區生活污水處理流程原理
污水處理根據處理程度可分為一級處理、二級處理、三級bai處理(深度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是通過物理作用將水中大顆粒懸浮物去除,主要包括:粗格柵-細格柵-沉砂池-初級沉淀池,粗格柵主要是截留大粒徑漂浮物,防止對后續構筑物的阻塞,降低一定的處理負荷,細格柵功能與粗格柵類似只是過濾的級別更細,沉砂池主要是去除水中的沙粒減少沙粒對后續設備的磨損,另外有時候沙粒附著大量的有機物,沉砂池常常采用抱起沉砂池,通過曝氣作用將沙粒有機物去除掉;初次沉淀池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可沉降的懸浮物,經過初次沉淀池后水中有機物可以去除30%-40%左右。
二級處理主要是對經過一級處理后的污水進行生化處理,其中包括生物反應池和二次沉淀池
生物反應池根據采取的工藝不同而不同,但是他的主要作用就是通過生物化學作用將水中有機物轉化為二氧化碳、水、氮氣或者被生物體吸收成為可沉降污泥。二次沉淀池主要是將生化反應*后的活性生物污泥進行沉淀將污染物去除。經過二級處理后污染物去除可達80%-90%左右。
三級處理又叫深度處理主要用于污水資源化,就是將污水進行處理后進行回用。根據回用的標準不同采用的深度處理工藝不同,一般工藝包括混凝-過濾-消毒,這個過程基本上與給水處理工藝相似。
污水處理設置幾級根據排放標準及回用標準進行確定,但是一般的城市污水處理場均不允許僅僅進行一級處理后排放,因為一級處理后的污水基本上不能滿足污水排放標準,僅僅有一些沿海城市的污水處理廠在早期建設中滿足了較低標準的深海排放標準采用了一級處理但是現在基本上都在進行改造。另外現在由于水資源的短缺現在很多城市污水處理場建設中均考慮了污水回用,也就是但部分新建污水處理廠都設置了深度處理,這種趨勢在逐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