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一體化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新農村一體化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通過格柵除去污水中較大顆粒的漂浮物,經格柵處理的水進入隔油池除去污水中大部分的油污后,流入一級人工濕地和二級人工濕地。本發明對農村污水中可能產生的油污做了基本的去除,有效緩解后期由于油脂堵塞等原因所導致的污水處理效率低下的問題。
考慮到再生水利用的水質可靠性和穩定性要求較高,一級A達標排放與再生水生產相結合的基本工藝流程為:二級強化生物處理+膜過濾(多層濾料過濾)+消毒,必要時膜過濾之前增加混凝沉淀預處理。有化學除磷需求,或者生物處理出水SS濃度偏高時,應采取混凝沉淀預處理。
混凝沉淀
可選用鋁鹽、鐵鹽、石灰、聚合物等作為化學混凝劑。不同污水處理廠的生物處理出水水質會有一定程度的不同,每個擬建項目都需要進行初期試驗研究,以合理選擇混凝劑和聚合物類型及設計投加量。
作為SS的達標控制措施時,如果進水濁度低于10NTU,可以不投加化學藥劑。作為化學除磷的達標控制措施時,應保持加藥系統的運行,除非進水磷濃度已經低于限定的標準值。投加鐵鹽或鋁鹽進行化學除磷的摩爾比一般為2~3,通常通過試驗確定。化學除磷和生物除磷均盡量安排在生物處理工序完成,以降低處理成本和藥劑消耗量。
在絮凝反應池中一般需要提供某些促進絮體粒子形成的方式。通過慢速攪拌控制水流的紊流或攪拌強度,既要防止絮體粒子的沉淀,也要防止絮體的破碎與解體。要提供一定的絮凝反應停留時間,一般為10~20min,具體根據試驗測定結果或參照同類工程的生產性運行數據。
沉淀工序采用平流沉淀池時,沉淀時間可選用2.0~4.0h,水平流速可采用l.0~10.0mm/s。如采用澄清池,上升流速可選用0.4~0.6mm/s。需要連續監測和記錄生物處理出水的濁度值,以便后續混凝劑投加設備能依據進水水質的變化自動調整混凝劑的投加量。
2膜過濾
經過前端工序處理后進行膜過濾(微濾、納濾等),采用微濾膜過濾時,主要技術參數為:
①微濾膜孔徑宜選擇0.2μm或0.1~0.2μm。
②二級處理出水進入微濾裝置前,應投加適量抑菌劑;如果沒有混凝沉淀預處理,應進行粗過濾處理(500μm)。
③微濾系統宜設置在線監測微濾膜完整性的自動測試裝置和自動反沖洗系統;可以采用氣水反沖系統,也可根據膜材料采用其他沖洗措施。
④微濾系統宜采用自動控制系統,在線監測過膜壓力,控制反沖洗過程和化學清洗周期,多數處理系統的技術參數為:反沖洗周期30~60min,化學清洗周期:20~40d。
⑤要求微濾或其他等效膜過濾的出水濁度不超過0.5NTU。
3消毒處理
膜過濾能有效去除微粒、細菌、某些病毒、藻類和原生動物。原生動物一般大于0.2μm,通過微濾可以有效去除,這使得該方法優于其他技術。粒徑大于0.2μm的病毒(包括多數腸道病毒)也能得到有效去除。但反沖洗液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污染。膜濾出水需要進一步消毒處理,可以采用氯化或紫外線消毒,或其他等效方法,要求消毒出水的糞大腸菌群數小于3MPN/L。
污水處理工藝
待處理污水從進水口流入厭氧水解池內,經沉淀、厭氧菌作用,初步分解和去除污水中有機物,停留時間為18~24小時;利用水泵將經厭氧水解池處理的污水通過好氧生物濾池中霧化噴頭,均勻地噴灑在輕質濾料表層,通過復氧與好氧菌的反硝化作用進一步去除有機物和氮,每天等間隔噴灑12次,水力負荷為40~60cm/d;好氧生物濾池出水進入水平潛流人工濕地,主要在除磷填料的吸附作用下,以及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作用下去除污水中的磷,同時對氮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出水達標排放進入環境水體,水力負荷為0.1~0.15m3/(m2.d)。
優點
1、污水經過缺氧處理-好氧處理-缺氧處理-好氧處理,再經過固液分區 分離后出水處理效果好;處理效果好;
2、各個處理區集成為一個單元,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便于日常維 護和管理;
3、開孔隔板的孔徑不大于上部移動填料區的填料粒徑,在保證上部的 填料在泄空時不流失的前提下,又保證上部的污泥能有效的沉降至底部;
4、移動填料區底部曝氣管供氣使移動填料區處于好氧狀態;
5、運行全過程采用升流推流式,除了需要提供曝氣設備外,本發明的 設備整體不需提供任何動力設備,經處理后的污水可達標排放;
6、固定填料使用壽命長、充氧性能好、啟動掛膜快、脫膜容易、耐高 負荷沖擊,處理*、運行管理簡便、不堵塞、不結團,價格低廉;
7、移動填料掛膜快、掛膜量多、充氧性能好、使用壽命長、更換簡單;
考慮到再生水利用的水質可靠性和穩定性要求較高,一級A達標排放與再生水生產相結合的基本工藝流程為:二級強化生物處理+膜過濾(多層濾料過濾)+消毒,必要時膜過濾之前增加混凝沉淀預處理。有化學除磷需求,或者生物處理出水SS濃度偏高時,應采取混凝沉淀預處理。
混凝沉淀
可選用鋁鹽、鐵鹽、石灰、聚合物等作為化學混凝劑。不同污水處理廠的生物處理出水水質會有一定程度的不同,每個擬建項目都需要進行初期試驗研究,以合理選擇混凝劑和聚合物類型及設計投加量。
作為SS的達標控制措施時,如果進水濁度低于10NTU,可以不投加化學藥劑。作為化學除磷的達標控制措施時,應保持加藥系統的運行,除非進水磷濃度已經低于限定的標準值。投加鐵鹽或鋁鹽進行化學除磷的摩爾比一般為2~3,通常通過試驗確定。化學除磷和生物除磷均盡量安排在生物處理工序完成,以降低處理成本和藥劑消耗量。
在絮凝反應池中一般需要提供某些促進絮體粒子形成的方式。通過慢速攪拌控制水流的紊流或攪拌強度,既要防止絮體粒子的沉淀,也要防止絮體的破碎與解體。要提供一定的絮凝反應停留時間,一般為10~20min,具體根據試驗測定結果或參照同類工程的生產性運行數據。
沉淀工序采用平流沉淀池時,沉淀時間可選用2.0~4.0h,水平流速可采用l.0~10.0mm/s。如采用澄清池,上升流速可選用0.4~0.6mm/s。需要連續監測和記錄生物處理出水的濁度值,以便后續混凝劑投加設備能依據進水水質的變化自動調整混凝劑的投加量。
2膜過濾
經過前端工序處理后進行膜過濾(微濾、納濾等),采用微濾膜過濾時,主要技術參數為:
①微濾膜孔徑宜選擇0.2μm或0.1~0.2μm。
②二級處理出水進入微濾裝置前,應投加適量抑菌劑;如果沒有混凝沉淀預處理,應進行粗過濾處理(500μm)。
③微濾系統宜設置在線監測微濾膜完整性的自動測試裝置和自動反沖洗系統;可以采用氣水反沖系統,也可根據膜材料采用其他沖洗措施。
④微濾系統宜采用自動控制系統,在線監測過膜壓力,控制反沖洗過程和化學清洗周期,多數處理系統的技術參數為:反沖洗周期30~60min,化學清洗周期:20~40d。
⑤要求微濾或其他等效膜過濾的出水濁度不超過0.5NTU。
3消毒處理
膜過濾能有效去除微粒、細菌、某些病毒、藻類和原生動物。原生動物一般大于0.2μm,通過微濾可以有效去除,這使得該方法優于其他技術。粒徑大于0.2μm的病毒(包括多數腸道病毒)也能得到有效去除。但反沖洗液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污染。膜濾出水需要進一步消毒處理,可以采用氯化或紫外線消毒,或其他等效方法,要求消毒出水的糞大腸菌群數小于3MPN/L。
污水處理工藝
待處理污水從進水口流入厭氧水解池內,經沉淀、厭氧菌作用,初步分解和去除污水中有機物,停留時間為18~24小時;利用水泵將經厭氧水解池處理的污水通過好氧生物濾池中霧化噴頭,均勻地噴灑在輕質濾料表層,通過復氧與好氧菌的反硝化作用進一步去除有機物和氮,每天等間隔噴灑12次,水力負荷為40~60cm/d;好氧生物濾池出水進入水平潛流人工濕地,主要在除磷填料的吸附作用下,以及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作用下去除污水中的磷,同時對氮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出水達標排放進入環境水體,水力負荷為0.1~0.15m3/(m2.d)。
優點
1、污水經過缺氧處理-好氧處理-缺氧處理-好氧處理,再經過固液分區 分離后出水處理效果好;處理效果好;
2、各個處理區集成為一個單元,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便于日常維 護和管理;
3、開孔隔板的孔徑不大于上部移動填料區的填料粒徑,在保證上部的 填料在泄空時不流失的前提下,又保證上部的污泥能有效的沉降至底部;
4、移動填料區底部曝氣管供氣使移動填料區處于好氧狀態;
5、運行全過程采用升流推流式,除了需要提供曝氣設備外,本發明的 設備整體不需提供任何動力設備,經處理后的污水可達標排放;
6、固定填料使用壽命長、充氧性能好、啟動掛膜快、脫膜容易、耐高 負荷沖擊,處理*、運行管理簡便、不堵塞、不結團,價格低廉;
7、移動填料掛膜快、掛膜量多、充氧性能好、使用壽命長、更換簡單;
考慮到再生水利用的水質可靠性和穩定性要求較高,一級A達標排放與再生水生產相結合的基本工藝流程為:二級強化生物處理+膜過濾(多層濾料過濾)+消毒,必要時膜過濾之前增加混凝沉淀預處理。有化學除磷需求,或者生物處理出水SS濃度偏高時,應采取混凝沉淀預處理。
混凝沉淀
可選用鋁鹽、鐵鹽、石灰、聚合物等作為化學混凝劑。不同污水處理廠的生物處理出水水質會有一定程度的不同,每個擬建項目都需要進行初期試驗研究,以合理選擇混凝劑和聚合物類型及設計投加量。
作為SS的達標控制措施時,如果進水濁度低于10NTU,可以不投加化學藥劑。作為化學除磷的達標控制措施時,應保持加藥系統的運行,除非進水磷濃度已經低于限定的標準值。投加鐵鹽或鋁鹽進行化學除磷的摩爾比一般為2~3,通常通過試驗確定?;瘜W除磷和生物除磷均盡量安排在生物處理工序完成,以降低處理成本和藥劑消耗量。
在絮凝反應池中一般需要提供某些促進絮體粒子形成的方式。通過慢速攪拌控制水流的紊流或攪拌強度,既要防止絮體粒子的沉淀,也要防止絮體的破碎與解體。要提供一定的絮凝反應停留時間,一般為10~20min,具體根據試驗測定結果或參照同類工程的生產性運行數據。
沉淀工序采用平流沉淀池時,沉淀時間可選用2.0~4.0h,水平流速可采用l.0~10.0mm/s。如采用澄清池,上升流速可選用0.4~0.6mm/s。需要連續監測和記錄生物處理出水的濁度值,以便后續混凝劑投加設備能依據進水水質的變化自動調整混凝劑的投加量。
2膜過濾
經過前端工序處理后進行膜過濾(微濾、納濾等),采用微濾膜過濾時,主要技術參數為:
①微濾膜孔徑宜選擇0.2μm或0.1~0.2μm。
②二級處理出水進入微濾裝置前,應投加適量抑菌劑;如果沒有混凝沉淀預處理,應進行粗過濾處理(500μm)。
③微濾系統宜設置在線監測微濾膜完整性的自動測試裝置和自動反沖洗系統;可以采用氣水反沖系統,也可根據膜材料采用其他沖洗措施。
④微濾系統宜采用自動控制系統,在線監測過膜壓力,控制反沖洗過程和化學清洗周期,多數處理系統的技術參數為:反沖洗周期30~60min,化學清洗周期:20~40d。
⑤要求微濾或其他等效膜過濾的出水濁度不超過0.5NTU。
3消毒處理
膜過濾能有效去除微粒、細菌、某些病毒、藻類和原生動物。原生動物一般大于0.2μm,通過微濾可以有效去除,這使得該方法優于其他技術。粒徑大于0.2μm的病毒(包括多數腸道病毒)也能得到有效去除。但反沖洗液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污染。膜濾出水需要進一步消毒處理,可以采用氯化或紫外線消毒,或其他等效方法,要求消毒出水的糞大腸菌群數小于3MPN/L。
污水處理工藝
待處理污水從進水口流入厭氧水解池內,經沉淀、厭氧菌作用,初步分解和去除污水中有機物,停留時間為18~24小時;利用水泵將經厭氧水解池處理的污水通過好氧生物濾池中霧化噴頭,均勻地噴灑在輕質濾料表層,通過復氧與好氧菌的反硝化作用進一步去除有機物和氮,每天等間隔噴灑12次,水力負荷為40~60cm/d;好氧生物濾池出水進入水平潛流人工濕地,主要在除磷填料的吸附作用下,以及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作用下去除污水中的磷,同時對氮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出水達標排放進入環境水體,水力負荷為0.1~0.15m3/(m2.d)。
優點
1、污水經過缺氧處理-好氧處理-缺氧處理-好氧處理,再經過固液分區 分離后出水處理效果好;處理效果好;
2、各個處理區集成為一個單元,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便于日常維 護和管理;
3、開孔隔板的孔徑不大于上部移動填料區的填料粒徑,在保證上部的 填料在泄空時不流失的前提下,又保證上部的污泥能有效的沉降至底部;
4、移動填料區底部曝氣管供氣使移動填料區處于好氧狀態;
5、運行全過程采用升流推流式,除了需要提供曝氣設備外,本發明的 設備整體不需提供任何動力設備,經處理后的污水可達標排放;
6、固定填料使用壽命長、充氧性能好、啟動掛膜快、脫膜容易、耐高 負荷沖擊,處理*、運行管理簡便、不堵塞、不結團,價格低廉;
7、移動填料掛膜快、掛膜量多、充氧性能好、使用壽命長、更換簡單;
新農村一體化污水處理工藝設備優勢
下面就來看下了解一下關于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產品優勢:
1.智能精確曝氣回流控制;
2.多點氣提技術應用,更加節能;
3.界區內噪音低于45dB,無異味;
4·能耗0.3-0.5kWh/m3污水,無需添加藥劑;
5.占地0.3-0.5m2/m3 污水(含附屬構筑物);
6.設備自動運行、無需專人值守;
7.可實施遠程監控及控制,并實現集群聯網;
8.設備可實現一體化、模塊化形式,大大縮短建設周,設備在工廠標準化預制,質量更有保障。
9.懸浮填料生物量大,易掛膜,不結球,不堵塞;
工藝設計說明:
1.采用msc-MBBR工藝
2.智能精確曝氣回流控制,多點氣提技術,更加節能
3.設備自動運行,無人值守
4.防腐防銹達到船級社標準
設備優勢:
1.氨氮去除率98%以上,總磷去除率90%以上
2.界區內噪音低于45分貝,無異味,無需添加藥劑;
3.實施遠程監控及控制,并實現集群聯網
4.占地面積:0.2-0.5m2/噸污水
5.處理一頓 污水用電量0.4-0.6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