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GBT2539石蠟熔點(冷卻曲線)測定儀
DFYF-502
概述
該石蠟熔點(冷卻曲線)測定器是符合GB/T2539標準,適用于石蠟熔點的測定。該儀器采用模糊控制原理PID控溫和模塊化結構,具有較高的精確度和可靠性。
本儀器是由低溫冷源(制冷機)、恒溫水浴及熔點瓶等組成。數字控溫儀控制恒溫浴槽及空氣浴,具有控溫精確,操作方便等特點。
技術指標:
1.輸入電壓:AC220V±20V、50Hz
2.輸入功率:1000W
3.控溫范圍:5~40℃
4.控溫精度:±0.1℃
使用與操作先從水浴注水孔注入純凈水約6升(溢流管剛好有溢流即停止),送電前先接妥地線確保人身安全。
1、接好電源,打開電源開關,此時智能溫控儀顯示槽內溫度。
2、設定控溫點溫度。智能溫度控制儀上排數碼顯示的是浴缸實測溫度,下排數碼顯示的是設定溫度。設定控溫點溫度時,按下set鍵(3秒以內)下排數碼閃爍,按移位鍵 數碼閃爍位移動,按加數鍵 數碼增加,按減數鍵 數碼減少,設定好溫度時,再按下set鍵(3秒以內)數碼閃爍停止。儀器自動控制浴缸恒定到設定溫度。儀器出廠時控溫點為22℃。
3、水浴溫度恒定到22℃后從放水閥放出適量的水,加入熔點瓶中,使水面距瓶頂15mm。 4、再向水浴加入適量的純凈水,溢流管剛好有溢流即停止。
5、按GB/T2539試驗方法進行試驗。
6、試驗結束時,應先關閉制冷開關,然后關閉攪拌開關。*關閉電源開關。
概 述
石油蠟針入度測定儀是依據國家標準GB/T4985《石油蠟針入度測定法》設計、制造的。 適用于針入度值不大于250的石油蠟針入度的測定。
廣州GBT2539石蠟熔點(冷卻曲線)測定儀
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 審核 。 石油,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于生物沉積變油,*;后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1] 。
性質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 -1.0g/cm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 ~ -60攝氏度),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攝氏度以上,可溶于多種有機溶劑,不溶于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不過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組成世界上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劑、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2012年開采的石油88%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為化工業的原料。實際上,石油是一種*原料 [3] 。 世界海洋面積3.6億平方 千米,約為陸地的2.4倍。大陸架和大陸坡約5500萬平方千米,相當于陸上沉積盆地面積的總和。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資源的1/4和終可采儲量的45%, 埋藏在海底。世界石油探明儲量的蘊藏重心,將逐步由陸地轉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