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斜管沉淀池工作原理設計
蜂窩斜管沉淀池沉淀工作原理:
淺層沉降理論
在沉淀池有效容積一定的情況下,池身越淺,沉淀面積越大,去除效率也越高。
斜管斜板沉淀池工作原理
斜管斜板沉淀池又稱淺層沉淀池,在池中將斜管斜板按45-60度角傾斜設置,廢水從斜管斜板下面,通過斜管斜板間通道向側上方流去,懸浮物沉積在斜板上,自動滑落進入污泥斗。
斜管沉淀池的構造:
它由斜管(管)沉淀區、進水配水區、清水出水區、緩沖區和污泥區組成,斜板(管)與水平面呈60o角,長度通常為1.0m左右,斜板凈距(或斜管孔徑)一般為80~100mm。斜板(管)區上部清水區水深為0.7~1.0m,底部緩沖層高度為1.0m。
斜管優點:
大大增加了沉淀面積,因此沉降效率高;
斜管距及上升流速小,廢水流動呈層流狀態,有利于沉降;
沉降時間短,沉池體積大大縮小,占地面積小。
水處理沉淀池中用的蜂窩斜管填料大多數是正六邊形的,材質主要有聚丙烯、PVC和玻璃鋼幾種,斜管填料主要用于工業污水,生活用水進水口的除砂沉淀,水的隔油,以及尾礦處理,層流水的狀態好,工藝簡單,使用周期長。蜂窩斜管采用改性乙丙共聚塑料為材料,紅外線恒溫機械熱拉成六角管狀,然后采用**,高頻焊接蜂窩斜管成品成一個整體,再進行安裝。
蜂窩斜管主要用于各種沉淀和除砂作用。是近十年來在給排水工程中采用較為廣泛而且成為一項水處理裝置。它適用范圍廣,處理效果高,占地面積小等優點。適用于進水口除砂,一般工業和生活給水沉淀、污水沉淀、隔油以及尾張濃縮等處理,即適用于新建工程,又適用于現有舊池的改造,均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采用斜管沉淀池,其處理能力是平流式沉淀池3-5倍,加速澄清池和脈沖澄清池的2-3倍,因此縮小了占地面積。污泥量少,減少了污泥脫水等后處理工作量;產生的污泥沉降性好,有利于后段懸浮物的去除。
蜂窩斜管沉淀池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不同顆粒的分析
對于不同的顆粒,如泥沙沉淀、印染廢水絮凝體的沉淀、煤泥的沉淀等,由于其沉淀顆粒比重不同、形體不同、孔隙率不同,因此,在沉淀上就存在著差異,泥沙顆粒比重較大,個體較小,因此沉速較大。而印染廢水絮凝體比重較小,與水接近,形體較大,孔隙率也大。因此沉速較小。煤泥處于兩者之間。因此對于泥砂沉淀來說,水流的波動影響相對較小,而對于印染廢水而言,水流的波動則影響相對較大。所以對不同顆粒的沉降,對于水流的分布就有不同的要求。印染廢水進水時,水流分布必須比較均勻。
2.斜管沉淀池需要布水更均勻
由于斜管填料沉淀池中布置有斜管,而斜管的直徑一般為35mm,50mm等,當斜管下局部水力分布不均勻時,使水流在某些斜管處流速過高,這樣就會出現鞏花泛起的現象,以致于出現出水效果比沒有斜管還要差的現象.因此斜管沉淀池的布水應比普通沉淀池更加均勻。
3.斜管的安裝方向應與進水方向相逆 由于斜管沉淀池進水管的進水流入沉淀池這一過程,是水流經過一個突然放大的過程.因此,水流會有一個短暫的變化.為了避免這個變化,斜管的安裝方向應與進水方向相逆.這樣可以緩解因水流的突然變化而影響絮凝體的沉淀效果
(2) 斜板的上層應有0.5-1.0m的水深,底部緩沖層高度為1.0m。斜板(管)下為廢水分布區,一般高度不小于0.5m,布水區下部為污泥區;蜂窩斜管沉淀池工作原理設計
(4) 廢水在斜管內流速視不同廢水而定,如處理生活污水,流速為0.5-0.7mm/s。
(5)斜板填料(管)與水平面呈60°角,斜板凈距(或斜管孔徑)一般為80~100mm。